35號州際公路是美國中部一條南北向的公路,攝影師沿著2500多公里的公路對兩旁城鎮的移民做了影像上的記錄和採訪。來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們,在組圖中回答了「成為美國人意味著什麼」。
(從左往右)Khidar Mehmud與他的弟弟Zakariya,姐姐Kanwal Mehmud,以及姐夫Yasir Farhan在輕軌列車上。「在巴基斯坦,所有人看起來是一樣的,穿著打扮也一樣。」Kanwal說,「在這裡,人們來自不同的文化,我喜歡這樣。」
明尼蘇達州杜魯日港旁,一個小男孩看著鳥群飛翔。在杜魯日這一離德克薩斯州拉雷多的墨西哥邊境還有1600英里的地方,移民的數量並不多。但是該鎮鎮長表示,他將歡迎有文化活力的移民入住此地。移民能夠為當地帶來大量的勞動力。
2014年6月19日,不少索馬里裔的年輕人聚集在明尼阿波利斯Brian Coyle中心的索馬里社區聯盟。部分美國人認為,不斷增加的多元族裔,尤其是非白人族裔的移民在改變著美國的社會結構,乃至最終將改變美國的文化結構、文化認同。
東非移民Mohamud Noor在明尼阿波利斯接受了為本地索馬里裔居民服務的電視臺的一次採訪。Noor是在這一美國中西部州正茁壯成長的索馬里社區的領頭人,他正試圖成為第一位在明尼蘇達州立法機關任職的東非移民。
在居住著諸多東非移民的公寓大樓河畔廣場附近,一名來自艾薩俄比亞的婦女(左)和一名來自索馬里的婦女進入明尼阿波利斯的輕軌站。美國種族比例的變化和非白人人口的增長,除了引發某種文化結構的擔憂外,甚至復甦了白人種族主義,乃至出現了排斥其他種族和民族的行為和政策。
2014年5月22日,奧斯丁,德克薩斯。「白馬」是一家低級夜總會,主要為特加諾群體(居住在德克薩斯的原墨西哥移民)服務。穿行於35號州際公路對於許多移民者而言是他們主要的「美式經歷」。在沿著這條公路大大小小的城鎮裡,變革正在醞釀發酵。
Sebastien de la Cruz在聖安東尼奧家中。他在2013年的一場NBA比賽中打扮成墨西哥民間藝人,並演唱了美國國歌。隨後他身陷一場種族歧視的風暴中,遭到許多墨西哥裔美國人的攻擊。在「沙拉碗」中,各族群對保持自己的特色有著敏感性,不願輕易被同化。
塔爾薩,俄克拉荷馬州。塔爾薩警察局反黑組的Sean Larkin中士,他剛剛處理完一起緝毒案件。跨文化傳播研究學者Wendy Leeds-Hurwitz認為「織錦」的比喻是一個美國移民文化的折中方案,這個有關「織錦」的比喻明確地朝向對多元主義的積極肯定。
堪薩斯州威奇托。退休了的體育與鋼琴教師Francene Sharp。「織錦」更強調了美國境內多元文化的融合,將文化個體的個性範圍從「沙拉碗」的過於獨立性進行收縮,收編為一條絲線,作為編織美國這一宏大文化「織錦」貫穿其中而又僅保留某種特定顏色的一部分。
愛荷華州得梅因。生於剛果的Joselyne Mahoro目前正在美國就讀護士學校。「當一個美國人是很不一樣的。」她說,「我還在非洲時,每天只能吃一頓。現在,我想什麼時候吃東西都可以。」
從「大熔爐」到「沙拉碗」,再到「織錦」,這些移民美國的人們改變著自己,也改變著美國,而一切都是為了更好的生活。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