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地方債惡果已顯現 中共當局不敢兜底(圖)


地方債對中國社會民生和金融系統衝擊的惡果已顯現(看中國配圖)

【看中國2014年10月03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10月2日,大陸官方對外發布《關於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明確提出對於地方債實行不救助的原則。在地方債對中國社會民生和金融系統衝擊的惡果已顯現情況下,地方債已成燙手山芋,中共當局也不敢兜底。

官方發文明確對地方債不出手救助

近幾年,中共政府性債務風險引起了各界普遍擔憂,尤其是快速膨脹的地方債更甚,已被視為未來中國經濟發展道路上的最大隱患。這些激增的地方性債務不斷累積,已經成為中國經濟潛伏的一顆「炸彈」。

去年末,中共國家審計署公布了中共五級政府債務審計結果,顯示出截至2013年6月末的地方債數據已經近20萬億元人民幣。也有官方人士透露債務總額已經超過30萬億元人民幣。然而單純的數據公示,並不能從根本上解除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因為地方債是在滾動發展著,地方政府仍在不斷舉借新債。

中共國務院辦公廳10月2日對外發布《國務院關於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對全面規範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首次發聲,明確提出了對於地方債實行不救助的原則。

債務不會因為中央不兜底而消失

在2013年12月結束的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了著力防控債務風險,並把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首次單獨列出作為2014年經濟工作的六項重要任務之一。這表明地方債產生的問題已經足夠令中共當局心憂,而不得不著重單列作為重要經濟任務。

其實,如果允許破產的話,大陸不少地方政府實際上早已破產。地方政府債務不會因為中央政府的不兜底而消失,但地方政府對債務的償還意願及償還能力都需要質疑,因為地方政府大部分的錢是從銀行借貸的,如果讓債務繼續滾動下去,最終可能導致中國爆發金融危機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市場研究室副主任尹中立表示,很多地方負債率甚至到了300%,是當地財政收入的3、4倍,這存在著嚴重的風險。

而且中共審計署的統計範圍實際上是最狹義的地方債務。因為地方債務中很多東西是很隱蔽的,比如地方控股的銀行,地方控股的國有企業等等,這些隱形的地方政府債務是無法統計的。

地方債的惡果已經顯現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白重恩對媒體表示,每個地方政府底下設了很多很多的融資平臺,以公司名義借的債,有的從銀行借的,有的發債券融,有的是通過信託業務各種各樣五花八門的借貸方式借下的。但是借貸方式往往時限較短,在耗時多年的基建、民生工程面前,就會捉襟見肘,政府還貸壓力巨大,需要不斷的借新債還舊債。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高培勇表示,當前中共地方政府最大的風險不在規模,而在機制。之所以地方政府是這樣一種債務人,與中共的財政體制有直接的關係。

目前已有近200個縣債務率達到100%,將要陷入破產境地,因此地方政府使出渾身解數來找錢。中共當局推行所謂的財稅改革,地方和中央在稅收上分歧會越來越大,地方政府也會巧立稅費名目增加收入,各項稅費疊加隱形地增加了百姓的稅負。

而且上屆地方政府舉債享受,下屆政府勒緊褲腰帶還錢的情況不可能出現。地方政府為了償債,勢必將大量擠壓用於老百姓社會保障、民生,比如醫療、養老、教育等方面的開支。

地方債對金融系統的衝擊也危害極大。地方商業銀行主要由地方財政主導,不良資產難以自行消化,而地方銀行不良資產大部分來源於地方政府債務。中共當局已批准成立設立地方資產管理公司,主要目地是化解地方銀行不斷惡化的資產質量問題,意在挽救地方融資平臺以及地方銀行所面臨的困境。

1999年,中國的華融、長城、東方、信達四大資產管理公司成立,包攬了中國金融不良資產轉讓市場。同年,四大國有銀行1.4萬億不良資產統一剝離給四家資產管理公司處理。十年後,這些消化不良的「壞賬銀行」借市場化把更多賬單塞進國家手中,如此輾轉騰挪的後果是壞賬不減反增,最後由全體中國民眾掏腰包買單。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李正鑫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