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4年01月24日訊】我覺得中國正在經歷的第三次移民潮跟以前相比有幾個不同之處:
第一,第三代移民潮是全方位的。80年代出國是為了留學,回來報效祖國;90年代出國也是以留學為主,但也有一些技術移民。現在出國的群體既有官員,就是所謂裸官;又有富豪,為了把資產轉移出去;也有明星,為了獲得國外身份,到處演出方便;也有中產階級,為了孩子的教育出去;當然還有一些比如說來自溫州、福州底層的人攜著一家老小出國。現在是從富裕的到窮的,從政治到經濟個層面全方位都有這種移民的衝動,以前不是這樣的。
第二,走的更堅決。比如很多人為了孩子能在外面留學,就不會考慮再回來了。
第三,全家移民的趨勢很明顯。以前以一個人出國的為主,現在有很多家庭通過技術移民或投資移民一起出國。
我身邊的朋友各個層次移民的都有,比如有一位朋友是公知,他已經遞交了移民申請,準備去美國。還有位朋友在山東省的中等城市,和妻子開了一個畫室,每年收入70、80萬人民幣,日子能過得相當好了,車房具備,他也跟我諮詢過,想申請移民。他的目的是為了孩子,能讓孩子接受西方的教育。大家的移民首選目的地還是美國,其次是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歐洲國家,比如德國、葡萄牙,甚至中歐的國家大家也開始考慮。前幾年還有人會去日本,但由於近幾年中日關係緊張以及日本相對優勢的喪失,中國的一流人才不願意去日本了,除非是學日語或特別喜歡日本。
我自己也想過移民,但還沒有更多的動向,還在觀察中。我最近出了本書叫《差距》,裡面寫了中國和西方的差距。西方的政治文明、經濟發展模式以及文化上的寬容自由都很吸引我,比如在德國,地鐵沒有檢票員,這種社會對人的信任以及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模式都非常好。還有一些小事,比如在電梯裡碰到陌生人會互相個招呼,微笑一下。我有個很大的感受:在歐洲呆了一段時間後,我再回到中國在路上見到陌生人,就想上去打個招呼,或者幫別人扶扶門,做這些事心情會特別好。但是三天之後就發現自己這樣做在中國是傻瓜。對我來說,國外最吸引我的就是和中國不同的人文素質。但我已經習慣了在中國生活,而且我是山東人,山東人普遍保守戀舊,所以還是想在國內看看再說。說句玩笑話,每當北京霧霾嚴重的時候,我就想出去,要是藍天白雲空氣不錯,我就覺得在這兒呆著也挺好。
我覺得留在中國發展或者把家安在中國會也有一些好處。首先,我們是黑頭髮黃皮膚的中國人,我們在這裡出生、學習、成長,這裡的親朋好友、生活習慣、包括中國菜,都是我們熟悉的,中國是我們的根,人就像一棵樹,挪到什麼地方都不如在扎根生長的好。有人開玩笑說,去澳大利亞、加拿大都不錯,但問題是好山好水好無聊啊!在中國尤其是北京、上海這種大都市,你不會覺得無聊。再次,我的朋友圈在中國。在中國有那麼多朋友,即使有煩惱不開心的事也可以互相聊聊、甚至幫忙。而在國外則完全處於一個陌生的環境。我們之前開玩笑說,如果要移民大家就都移到一個地方,這樣還能有個伴。
對中國人來說,如果一個中產階級不是特別有錢又不是特別窮,出去是要付出很大犧牲的。如果很窮,本來就一窮二白,在家也是一無所有,在國內是賣力氣,在國外也是賣力氣,國外又很尊重賣力氣的,所以對他們來說不會有什麼損失。對有錢人來說,也不會有損失,因為有錢人到哪都能鬼推磨。中產階級就不同了,因為無法帶父母出去,忠孝不能兩全,為了孩子的教育,可能會犧牲對父母的感恩與回饋,這是不可避免的。很多人會在這方面有些猶豫,機會擺在他面前,但可能為了父母延遲出國的機會,或者乾脆為了父母讓孩子留在中國。我們沒有這樣的統計數據,但肯定各種情況都有。
這,大約就是移民的態勢和優劣對比。您想怎麼樣?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