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數據可信嗎?
全球經濟復甦艱難的大背景下,中國4月宏觀數據引發了一片質疑。
以進出口數據為例,官方數據顯示4月份進口同比增長16.8%,高於3月份的14.1%。出口同比增長14.7%,高於3月份的10%。這意味著中國4月份出現182億美元的貿易順差。正常情況下,出口大幅增加表明全球需求讓人放心。
但中國出口數據與左鄰右舍相悖,從而引發關注,而進出口數據的黑色幽默今年已不是第一次出現。此前廣東海關一季度的數據顯示,廣東進出口總值 2891.6億美元,扣除匯率因素後同比增長了37.7%。其中,廣東對港貿易達到842.6億美元,增幅高達91.6%,這也是一組明顯的「麻煩數據」。《21世紀經濟報導》援引廣東外貿系統人士的話說,貿易異常主要源於深圳一季度貿易的異常增長,廣東部分地市進出口是下降的,但深圳口岸前兩個的進出口額同比增長了61.5%。深圳的異常增長不僅僅推高了廣東省的貿易數據,也明顯拉高了全國的貿易統計。
實際上,外貿數字失真的問題不只在深圳,也不只在外貿領域。數據造假的「貓膩」已是一個體制性系統性的公開秘密。在一些地方的保稅區內外,進出口企業讓物流公司的貨櫃車通過不停」換牌照」,反覆「進出關」,不停兜圈子,「一日游」游若干趟,一批貨物可多次報關通關,以此騙取海關退稅單。某媒體記者採訪一家物流公司,老闆一語道破天機:「來諮詢(一日游)的人非常多,都想把貨物拉去保稅區。以前每月有200到300‘票’,每‘票’賺800元錢,最近兩個月每月能接到500‘票’。」
「一日游」源自中國鼓勵出口的外貿政策,為享受出口退稅待遇,不少內地企業將貨物從內地出口到香港,然後再將貨物進口。有了保稅區區內關外的政策優惠,「一日游」就能簡化操作,如此這般,外貿數據水浸過後當然光鮮亮麗,煞是好看。
外需不振,內需乏力,但許多地方對進出口增長、引進外資層層立「軍令狀」,要當政治任務完成。問題是出口不同於其它,人家沒需求,你白送都沒對象。但考核指標的重壓下,為完成考核數據,各種鋌而走險、「幫助完成任務」的灰色利益紐帶開始出現。不僅是大貨櫃車拖著空集裝廂在關內關外忙乎不停,騙退稅,順帶完成進出口任務,一些「專業」境外工商註冊機構也與地方招商局聯手,對內資企業進行「變性」,中資企業默契配合,把資金打到境外註冊新公司。企業有言在先,匯率風險地方政府買單,為完成引進外資任務,有些地方不惜調劑巨額資金頭寸,成立引資專項基金,實際是就是應對匯率風險的資金池,引資任務完成,地方官員招商引資獎兌現,皆大歡喜。滑稽戲常演常新,某地引進一家號稱「資產過億港元」的外商,地方先是宴請,再是批地,又是減稅,還準備授予榮譽市民。啼笑皆非的是,這家假外商用假出口騙取退稅,東窗事發闖下大禍後,「皇帝的新裝」終於敗露,其擁有的不過是一家英屬維爾京群島註冊的「1美元公司」。
中國的「假外資」回流、「假進出口」事件頻生,且已公開化、規模化、產業化,其事出有因,主要還是地方政府的政績考核體制。有的地方主官理直氣壯地說,GDP和招商引資,「既是幹出來的,也是做出來的?」怎麼做,還不是考核體制「逼良為娼」,都知道數據「水得很」,但都睜隻眼閉隻眼,這都為非法活動的蔓延滋長提供了土壤。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