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复苏艰难的大背景下,中国4月宏观数据引发了一片质疑。
以进出口数据为例,官方数据显示4月份进口同比增长16.8%,高于3月份的14.1%。出口同比增长14.7%,高于3月份的10%。这意味着中国4月份出现182亿美元的贸易顺差。正常情况下,出口大幅增加表明全球需求让人放心。
但中国出口数据与左邻右舍相悖,从而引发关注,而进出口数据的黑色幽默今年已不是第一次出现。此前广东海关一季度的数据显示,广东进出口总值 2891.6亿美元,扣除汇率因素后同比增长了37.7%。其中,广东对港贸易达到842.6亿美元,增幅高达91.6%,这也是一组明显的“麻烦数据”。《21世纪经济报道》援引广东外贸系统人士的话说,贸易异常主要源于深圳一季度贸易的异常增长,广东部分地市进出口是下降的,但深圳口岸前两个的进出口额同比增长了61.5%。深圳的异常增长不仅仅推高了广东省的贸易数据,也明显拉高了全国的贸易统计。
实际上,外贸数字失真的问题不只在深圳,也不只在外贸领域。数据造假的“猫腻”已是一个体制性系统性的公开秘密。在一些地方的保税区内外,进出口企业让物流公司的货柜车通过不停”换牌照”,反复“进出关”,不停兜圈子,“一日游”游若干趟,一批货物可多次报关通关,以此骗取海关退税单。某媒体记者采访一家物流公司,老板一语道破天机:“来咨询(一日游)的人非常多,都想把货物拉去保税区。以前每月有200到300‘票’,每‘票’赚800元钱,最近两个月每月能接到500‘票’。”
“一日游”源自中国鼓励出口的外贸政策,为享受出口退税待遇,不少内地企业将货物从内地出口到香港,然后再将货物进口。有了保税区区内关外的政策优惠,“一日游”就能简化操作,如此这般,外贸数据水浸过后当然光鲜亮丽,煞是好看。
外需不振,内需乏力,但许多地方对进出口增长、引进外资层层立“军令状”,要当政治任务完成。问题是出口不同于其它,人家没需求,你白送都没对象。但考核指标的重压下,为完成考核数据,各种铤而走险、“帮助完成任务”的灰色利益纽带开始出现。不仅是大货柜车拖着空集装厢在关内关外忙乎不停,骗退税,顺带完成进出口任务,一些“专业”境外工商注册机构也与地方招商局联手,对内资企业进行“变性”,中资企业默契配合,把资金打到境外注册新公司。企业有言在先,汇率风险地方政府买单,为完成引进外资任务,有些地方不惜调剂巨额资金头寸,成立引资专项基金,实际是就是应对汇率风险的资金池,引资任务完成,地方官员招商引资奖兑现,皆大欢喜。滑稽戏常演常新,某地引进一家号称“资产过亿港元”的外商,地方先是宴请,再是批地,又是减税,还准备授予荣誉市民。啼笑皆非的是,这家假外商用假出口骗取退税,东窗事发闯下大祸后,“皇帝的新装”终于败露,其拥有的不过是一家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的“1美元公司”。
中国的“假外资”回流、“假进出口”事件频生,且已公开化、规模化、产业化,其事出有因,主要还是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体制。有的地方主官理直气壮地说,GDP和招商引资,“既是干出来的,也是做出来的?”怎么做,还不是考核体制“逼良为娼”,都知道数据“水得很”,但都睁只眼闭只眼,这都为非法活动的蔓延滋长提供了土壤。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