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國人的房子焦慮症

 2013-04-12 11:35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一個國家為了追求GDP,制定誘導性政策,大把地印發貨幣刺激樓市。作為現實的人,渺小芸芸眾生,怎能對抗這種大勢所趨?跟著大勢買房,可能是最好的選擇。他們大都是大勢的犧牲品,都被大勢所玩弄;年輕人欲哭無淚,被殘酷現實壓彎腰。

如果農民工一輩子在城市打工,又沒有自己的房子,他們是不是就永遠處於低處,或是一無是處了呢?再想想那每年600多萬的高校畢業生吧?他們又有幾人能夠憑藉自己的實力買一套住房呢?那到處生根發芽的「蟻族」不就是這些畢業生的現實寫照嗎?很多年輕人欲哭無淚,因為他們實在已經被殘酷的現實壓彎了脊樑。

有位朋友每年都在著書立說,廣發社會評論,深受讀者好評,就這樣一個辛勤勞作的學者,都年近40歲了,還沒有自己的住房。他說,除非房產業崩盤,否則自己永遠都不能在北京買得起房子。他的知識改變不了他沒有住房的命運

前段時間,調控樓市的「國五條」一出,很多人排隊離婚,為的是把現有的房子過戶後,好再買房子,而且可以避稅。這是看得到的現象,看不到的仍有很多。比如,從某房產中介口中得知,北京某地的一個級別不高的官員也急紅了眼睛,想把自己手中的20多套房趕緊出手,中介算了一下這些房子的市面價格,有上億元之多。

再往前說,「房叔」、「房嬸」、「房姐」的曝光率很高,網傳他們都有20多套房,惹得廣大網友群情激憤,逼得紀檢、監察、檢察部門快拳出手,與之劃清界線,以求大快人心。

近日,新任總理的同學、中國房地產開發集團理事長孟曉蘇也在媒體上放出話來說,「現在房地產業拉動相關產業佔了國民經濟總量的13%點幾,間接拉動佔了37%點幾,合起來佔了50%還要多」,顯而易見,他支持房地產業是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的論斷。

另據媒體披露,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兼辦公室主任、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陳錫文在《城鎮化中的糧、地、人》一文中說,外出務工的1.6億農民工中,僅有0.7%的農民工在城鎮擁有自有住房。僅這一項數據就說明,未來中國的城鎮化必然和蓋房子結伴而行。

不可否認,房子已經成了中國人日常生活中的焦點話題。這是因為,年輕人結婚,想有一套房子作為新房,自然,買房子成了最貴的花銷。有房子,你是富人,沒有房子,你是窮人,房子成為區分階層的象徵。有房子,有安全感,沒有房子,沒有安全感,房子和人的心理感受直接勾連。有錢了,想投資,多點財產性收入,第一選擇就是投資房地產,而且這麼多年以來,很多人也確實賺了大錢了。以前是郊區人想成為城裡人,現在有些人想盡辦法成為郊區人,因為郊區要搬遷,可以給一筆大的補償費,或者給好幾套房子。

為了房子,儘管有風險,還是有很多人選擇假離婚,因為房子帶來的利益太大了。為了房子,很多官員鋌而走險,利用手中的權力非法地囤積了不少房子。為了房子,很多人把親朋好友的錢都借得精光,以至於有些人之間還成了仇人關係。為了房子,很多有錢人已經把房子買到了美國、加拿大、英國、澳大利亞等國。一句話,為了房子,中國人真是發揮了自己的想像力和主觀能動性,完全用行動拜倒在房子的腳下。

如果你有閑錢,沒地方投資,是可以買房,但你有沒有考慮過一個問題,投資房產賺了大錢了,是否就因此增加了你的幸福指數了呢?如果你沒有閑錢,又把七大姑八大姨的錢都給借遍了,買了一套房子,你住著這樣的房子,心裏是否真的有安全感了呢?如果你還起了邪念,以違法的手段,或是違背家庭倫理的手段,囤積了很多房子,你的法律底線、道德底線是否就沒有了呢?如果你實在沒錢,也借不到錢,又急切地想買房,你的心情又會是怎樣的呢?

面對這樣的疑問,你可能有你自己的解釋、理由、選擇,你也可能不把這些疑問放在心上,因為你就是要把房子攥到自己的手心裏。這種強烈的佔有慾充滿了你的身心,使你忘記了人生還有更美好的東西等著你去追求。

一個國家為了發展經濟,追求GDP,增加就業崗位,制定誘導性的政策,大把地印發貨幣刺激樓市,地方政府趁機斂財,以使房地產成為重要的支柱性產業,確實有它的現實考慮。作為現實的人,渺小的芸芸眾生,又怎能對抗這種大勢所趨?跟著走,跟著大勢買房,可能是最好的選擇。只要跟著買房,就成為芸芸眾生中的一員,就和眾人一樣了,也獲得了群體的認同感,也就沒有了孤獨和寂寥。可是,自古以來,跟著大勢走的人,大多數都沒有在自我人格的土壤上長出奇花異草。由此可以說,他們大都是大勢的犧牲品,都被大勢所玩弄。他們可能拒絕接受這一點,但這卻是殘酷的現實,只是它被群體的認同給穿上了一身美麗的外衣,讓他們難以分辨真假。

人往高處走,是價值取向。但這個高處是不是就得有房子,是不是就得房子多?沒有房子,是不是就代表了低處,甚至一無是處呢?想想那1.6億外出務工的農民工吧?他們即使一生辛勤、流血、流汗、流淚,可能都換不到一所城市裡的商品房,甚至有時連住個廉租房的機會都沒有。如果農民工一輩子在城市打工,又沒有自己的房子,他們是不是就沒有了生存的價值呢?他們是不是就永遠處於低處,或是一無是處了呢?再想想那每年600多萬的高校畢業生吧?他們又有幾人能夠憑藉自己的實力買一套住房呢?那到處生根發芽的「蟻族」不就是這些畢業生的現實寫照嗎?很多年輕人欲哭無淚,因為他們實在已經被殘酷的現實壓彎了脊樑。在這樣的情況下,《人民日報》卻向年輕人喊話說,「別讓房子壓彎脊樑」,「風物長宜放眼量」,並告誡年輕人,機會有的是,別著急,別抱怨,別太悲傷。

怎能不悲傷?怎能不抱怨?怎能不著急?住房的機會在哪裡?2013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說,過去五年,中國新建各類保障性住房1800多萬套,棚戶區改造住房1200多萬套,這3000萬套房子中又有幾套能分給外出務工的農民工和新畢業的年輕人呢?有位朋友每年都在著書立說,廣發社會評論,深受讀者好評,就這樣一個辛勤勞作的學者,都年近40歲了,還沒有自己的住房。他說,除非房產業崩盤,否則自己永遠都不能在北京買得起房子。他的知識改變不了他沒有住房的命運。

一方面,房地產業成為國家的支柱性產業,帶動了國民經濟的增長,刺激了中國人的買房熱情,使許許多多的人向樓市裡瘋狂押注。另一方面,房地產業又打擊了很多農民工、年輕人的信心,而且還把很多企業引向了這個發財的領域,無心去搞科技創新和結構轉型,更過分的是,它還使突破法律底線、倫理底線的做法成為社會常態。

水火兩重天,有房子的人更多地看到房子的好處,沒有房子的人更多地看到房子的壞處。但是,這個社會的方向終究是掌握在有房子的人的手中的,而那些沒有房子的人,則只能悲哀地接受這一殘酷的現實。

今天,中國樓市的虛妄之火瘋狂,影響了許許多多中國人的人生結局。那芸芸眾生只要跟著走,就可以比較平靜地完成自己的人生使命;那投機鑽營買房的人則要在發財的慾望中消耗自己的生命;那突破法律、道德底線的人則要在自己的房子中坐牢一生;那許多農民工、年輕人則要在複雜的焦慮中度過自己坎坷的一生;而那充滿了革新意識的創業家們,則要在樓市虛高的利潤誘惑下,小心翼翼地尋找自己的生存、發展之路。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財經網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