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雲能否蕩去紅牆的塵埃?
--「國五條」折射出了什麼?

2013年3月11日是日本大地震兩週年紀念日,央視記者現場報導,地震災區尚有幾十萬人住在平板房,面臨大風揭頂的威脅,但似乎日本人很淡定,從來沒有因為修建緩慢而鬧出什麼風波,更不見因怕核輻射而導致大陸搶鹽潮一樣的混亂,央視的報導無疑有看日本笑話的處心積慮,但問題是我們就住房所演繹的悲喜劇,早讓人家笑得流下了眼淚。看此新聞真正該深思的不是他們而是我們自己。號稱世界經濟第二大國,應對危機所表現的鎮靜和定力,孰強孰弱一目瞭然,民族差距更是彰顯,似乎第二的位置有名無實。

一場地震加核泄漏的威脅,一點沒有降低日本人的生活信心,反而在釣魚島事件中形成一種同仇氣愷的氣勢。縱然日本面臨著債務危機破產的黑洞,首相任期都成為一年,但似乎這更證明日本經濟社會內核的穩定性。在他們看來預期是穩定的,也是一定能夠達到的,首相變了就變了,但自己的信念和行為總是保持一致,從來沒有浮躁的舉動,以至於掀起常規性的社會風波和動盪。

但看我們的首都及別一線城市,剛一個房控「新五條」的出現,嘈雜的境況遠比當年日本地震時嚴重,哭聲罵聲走動聲一片。過戶二手房,已經累死工作人員;為迴避稅賦離婚潮高漲,可謂是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像似引爆了炸彈一樣,塵土飛揚,局面不可收拾。而此刻,紅牆內總結成就掌聲雷動,牆外腳步匆匆忙忙,如此大煞風景,如此不和諧,到底是為了什麼?

是誰給了日本國民的信心和穩健?又是誰造成了我們如此脆弱的神經?復興不僅僅是物質的富有,或許一個民族的穩健理性更重要。淡定不是一句話,其實是一種富有期望,公平朝氣的環境所造就的信譽與積極的信念。問題是我們的利益環境造就了投機竊取的唯一主流,就此人性化的東西漸漸被現實的利益格局所綁架,不得不鋌而走險,這該誰檢討?所以一切具有宿命化的結果,也就見怪不怪習以為常。可以想像如果釣魚島真正開戰,難道只是武器說了算嗎?何況就武器相比還不相上下。

那麼,我們真正備戰的應該是什麼?如果被一所房子就能夠打倒的民族,你還有能力摧毀人家鋼鐵般的意志嗎?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普欣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