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南方:中國經濟現狀與改革的窗口

北京 — 世界最長的高鐵—京廣高鐵--近日開始運行。這條連接中國北方政治神經中樞和南方重要經濟中心的高鐵,以及龐大的廣州市本身,展示了中國新領導層面臨的巨大經濟挑戰。

乘高鐵旅行,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國經濟的眾多面孔,例如嚴重依賴工程建設的經濟增長;地區差異;環境挑戰以及產能過剩等問題。

中山大學經濟學教授徐現祥說:「最窮的地方,確確實實地,他連上學唸書,幾乎都念不起,沒有錢的。生病的話,確確實實他就沒錢。很多地區都是這樣,而不是一兩個。而你看北京很好啊,上海很好啊,廣州很好啊。開車兩個小時就不好。」

三十多年前,當時的中國領導層為南部地區制定了一整套新的較寬鬆的經濟體制。目前,中國南方以及它的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帶動的增長佔全國經濟的百分之五十到六十。

然而,隨著世界經濟的變緩,以及海外對中國產品需求的減少,中國南部地區的發展也在減慢。

徐現祥教授說:「雖然東部的官員,包括廣東的官員,也非常著急,他們要探索。所以從這種意義上來說,東部的這種探索有可能是為中國的未來在做探索,因為某個經濟發展一定階段一定要轉型的,怎麼轉,不知道。 」

儘管中國經濟預計到2020年之前仍將保持百分之七的增長速度,但是中國領導人非常清楚他們面臨的挑戰。即將離任的溫家寶總理在本星期人大報告中概括了中國面臨的一些挑戰。溫家寶說:「社會矛盾明顯增多,教育、就業、社會保障、醫療、住房、生態環境、食品藥品安全、安全生產、社會治安等關係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很多,還有不少地區的人民生活在貧困線以下。」

中國南方之所以獨特,不僅僅是因為有豐富的工作機會和經濟開放。幾十年來一直從事中國社會問題記錄片製作的電影製作人艾曉明說:「但是我覺得廣東的好處是,因為它離港澳比較近,那麼,信息空間的自由度相對要大一些。廣東因為是改革開放最早的地區,所以普遍的社會成員比較重視民生。大體上,它是有一個開放的環境。」

儘管中國南方地區的領導人要把改革步伐邁的更大相對難度較小,因為他們遠離位於北方的政治中心,但是艾曉明說,具有開放意識的環境並不意味著改革就會容易。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