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敢吃炒瓜子嗎?」這兩天,不少市民在微博上表達對「炒瓜子」的恐懼,明礬、滑石粉等詞彙也因與「炒瓜子」掛鉤而備受關注。蘇州質監部門22日對從市場上隨機抽樣的炒瓜子進行檢測。結果發現,七種瓜子均檢出鋁含量。(2月24日《京華時報》)
炒的不是瓜子,而是色素和明礬。「染色瓜子」看上去美,聞起來香,吃下去還會有助消化,有「滑石粉」嘛。這些年來,類似的食品行業醜聞屢屢曝光,牛奶中有三聚氰胺和黃曲黴素,雞蛋中有蘇丹紅,豬肉中有瘦肉精和性激素,灌湯包中有工業明膠,老酸奶能喝出皮革味,茶水中能品出農藥味……這些活生生的案例,硬生生地把普通民眾逼成了一個個化學家。
有人會說,誰讓我們是神農氏的後裔呢?或許生來就要以身試毒。也難怪「平壤崔承浩」在微博上調侃說可以「以一換二」,拿朝鮮綠色食品換我們工業食品,既能解決朝鮮的糧食危機,也能消解我們的安全疑慮。說笑歸說笑,畢竟我們沒有祖先的能耐,誰都不想拿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健康開玩笑,也不好意思讓朝鮮伸出援手,如今有毒食品屢現,監管者難辭其咎。
這話可能監管者不愛聽,認為「安全的食品是生產出來而不是監管出來的」,也的確,不法生產者是罪魁禍首,但監管者不是也應該為民眾撐起安全保護傘嗎?就拿這次的有毒瓜子為例,那些紅茶、綠茶瓜子泡一會就「變臉」,讓水變色,這麼容易查驗監管者為何沒有捷足先登,而是再一次跟著媒體屁股跑呢?監管什麼時候才能不放馬後炮甚至連炮都懶得放?
「有毒瓜子」不是第一次公眾見面,幾年前媒體就有報導,可明礬(鋁含量)和滑石粉(鎂含量)至今仍不在國家標準對堅果和籽類的檢測項目之列,這就像當年牛奶檢測標準不包括三聚氰胺一樣,「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監管和國標嚴重滯後於行業現實。如果監管者不能將觸角前伸深入進去瞭解行業現狀,放手將行業標準制定權交給一些企業,就難免有這種情況。
一言概之,「瓜子有毒」是因監管失明。想當年,安徽蕪湖年廣久的「傻子瓜子」推動了中國的改革開放進程,如今整個瓜子行業卻因「染色瓜子」深陷毒雲當中。如果行業內部不設法自行規範清理門戶,監管部門不對其嚴加整頓同時讓國標與時俱進,讓「向日葵」行業的潛規則見見陽光,那麼,受毒害的不只是廣大消費者,還有那些合法合規的廠商。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