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馬福建人延續拜天公習俗謝神恩(組圖)

【看中國記者鄭芯茹馬來西亞報導】每年的正月初九天公誕,對馬來西亞的福建人來說,有著「天公大過年」的說法,在他們心目中,這一天也比任何節日重要,所以他們非常重視這個節日的到來。

至今,對於天公誕的由來,也有好幾種民間傳說。相傳於明末清初時代,當清兵一路南下,而前往福建攻打福王遭到頑抗,清廷震怒,下令佔領福建,大開殺戒。當時,無辜的老百姓為了逃避兵禍,大批人躲藏在甘蔗林中,直到年初八清兵離開後才得已重見天日。湊巧第二天即是農曆正月初九,正逢玉皇大帝千秋聖誕,死裡逃生的福建鄉民們非常感謝天公救命之恩,從此選定這天來拜祀天公。

另一則傳說是在唐朝時期,黃巢軍南侵福建,因當時的福建人服飾和語言不通而引起誤會,使軍人誤以為福建人是「狼」(福建人稱「人」音為「狼」) ,而大開殺戒,以致福建人紛紛逃亡到甘蔗園內避難。當事情被弄清楚是一場誤會時才停止殺戮,直至年初九那一天,僥倖存活的福建人得已回到家園,當日正逢玉皇大帝千秋聖誕,至那天起,福建人以甘蔗拜天公,答謝感謝神恩。

在馬來西亞,拜天公已不再是福建人的專利,為祈求天公保佑,其他籍貫的人也跟著拜天公。拜祭儀式於年初八午夜子時(即晚上11點-凌晨1點),在家中正廳前擺設祭壇,有者以葷食祭拜,有者則以素食祭拜。

在拜天公未到來之前,市面上無論是香料店、糕餅店、或菜市集等都開始忙碌起來。李曉微是福建人,從事年糕生意已有七年經驗的她表示,年糕就是拿來拜天公的,拜天公對福建人來講很大,她媽媽告述了她拜天公的故事,福建人在戰爭時期為了逃難,躲到甘蔗園裡去,而逃過這一難,從那時起,就開始拜天公了。至今已有30歲的她,也延續著福建人的習俗,每年都有拜天公,以及製作一年一次的年糕,提供消費者拜天公的其中一個貢品。


李曉微也延續著福建人的習俗,每年都有拜天公。


李曉微賣的家庭傳統式的手制年糕。

做發糕已有20年的張女士表示,每年的年初七已開始制做發糕,因為它可耐至三天,而紅龜糕、和壽包則在年初八才做。她表示,祭拜的每一樣食品都有它的意義,發糕就代表發財,紅龜糕、壽包及麵線則代表長壽。

從事銷售柚子的黎先生來自霹靂州怡保,對柚子也有一番見解。柚子的「柚」的發音與保佑的「佑」相近,拜柚子是求個好意頭,希望能保佑保佑,出入平安。柚子的出廠地源自怡保,而怡保有山城之稱,那邊種的柚子比較甜,水源好,礦物質高,品種也好,所以怡保的女孩子比較漂亮,她們的皮膚比較滑,比較白,這是因為那兒的水源好的關係。接著,他還幽默的舉了一個例子,國際著名影星楊紫瓊就是來自怡保的。


黎先生(灰色衣者)忙著賣柚子。


市民忙著選購柚子。

58歲的消費者李菀朽女士受訪時表示:「拜天公對我們福建人是最大的節日,這是祖輩相傳下來的習俗,所以就拜到現在。」以往,她的公婆是以葷如燒豬、燒雞、燒鴨等大肆祭拜。現在她的公婆已不在人世,為了不再殺生,她選擇以簡單素食,如麵線、糕點、甘蔗、水果、柚子、糖果、香姑、紅棗和煮些素食等來祭拜天公。現在的祭拜儀式雖然簡單,但她認為拜神最主要還是講求心意。


李菀朽女士現在雖然以簡單的儀式祭拜天公,但她認為拜神最主要還是講求心意。

已有84歲高齡的唐雅仁老先生對記者表示,以前曾是無神論者的他因經歷了一起事件,促使他相信神明的存在,就開始虔誠的拜天公了。雖然已經退休二十多年,但唐老先生表示他從不憂慮沒有飯吃,吃什麼都無所謂,也從不生病,從來沒有去看過醫生,全家人也都很安康,因為他相信最重要是要做多點好事,因為吃多少、穿多少都是注定,冥冥中早已安排的。


曾是無神論者的唐雅仁老先生因經歷了一起事件,促使他相信神明的存在,就開始虔誠的拜天公了。


市民忙著選購甘蔗。


甘蔗是市民拜天公的必需品。


市民正在選購拜天公的必需品。


市場上賣的紅龜糕。

本文留言

作者鄭芯茹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