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央企輪番製造地王的膽量

近期,中國主要城市不斷湧現的地王,幾乎成為央企之間的一場接力賽。

從2005年到如今幾輪房地產調控起起伏伏,一直未能遏制住瘋漲的房價,基本上是走出了一條「一邊不斷調控,一邊房價持續上漲」的局面。房地產調控屢次無果而終的一個基本軌跡是,土地市場率先湧動,「地王」開始出現,然後房價上漲的市場預期開始形成,接著各種需求開始恐慌性入市,再接著房價開始上漲,最後房價暴漲、調控徹底失敗。

從2011年初開始的這輪調控同樣沒有脫離這個軌跡。號稱史上最為嚴厲的本輪調控,民眾抱以較大期望,剛開始的2011年也確實見到一些效果,大多數百姓拍手稱快,開發商忽悠的「房價只漲不跌」的所謂市場神話被打破,「房價只漲不跌」的市場預期被改變。

然而,進入2012年後,在地方政府、開發商、個別媒體和個別專家的共同做局絞殺下,調控政策被鬆懈,房價開始上漲,特別是後半年房價持續走高,一線城市呈現出同比、環比齊上漲的局面,本論調控已經流產一半。其軌跡仍然是從各地「地王」出現為轉折點。

教訓再次告誡我們,只要「地王」開始出現,房地產調控將面臨挑戰,預示著房價不久將會呈現出走高苗頭。「地王」出現標誌著,先知先覺的開發商們對市場有一個較為樂觀的預期,這才敢於高價拿地。「地王」出現對市場的最大影響是,使得市場預期房價走高,然後,帶動需求入市購買,最終推高房價,調控流產。

那麼,誰是本輪「地王」頻現的始作俑者呢?與前幾次一樣又是財大氣粗的央企。據不完全統計,今年6月至12月26日,上海、廣州、長沙、深圳、天津等全國主要城市的「地王」都被央企收入囊中,這些「地王」共計耗資251.36億元,佔全國「地王」總金額的六成以上。

下半年,保利、中海、中化方興、招商四家央企在其拍地時共創造出10餘塊「地王」。據中原集團研究中心數據監測統計,9月至今,在20個重點監控城市中,央企拿地共計32塊,涉及金額達365.37億元人民幣。

如果說「地王」攪局了本論調控,「地王」改變了市場預期,「地王」推高了房價的話,那麼,其幕後黑手是央企。多年來,幾輪樓市調控都最終毀在了央企手上。這個教訓是沉痛和深刻的。那麼,在史上最為嚴厲的調控政策下,央企哪來的膽量敢於頻頻出手拿「地王」呢?

財大氣粗、資金充裕是央企拿「地王」的實力所在。在目前金融生態不佳情況下,央企是銀行信貸資金、財政資金配置的寵兒。一個現象值得關注:在中小企業融資難、貸款難情況下,央企貸款都是銀行上門營銷、送上門的,財政資金也頻頻給央企以補貼。央企主業生產資金嚴重過剩,甚至將過剩資金拆出獲取高息收入,另一方面就是將大量資金用於買地、進行房地產開發。

經營效益約束性不強、信託責任全無是央企無論價格多高也敢於拿地的根本原因。在經營效益約束性不強,與自己業績掛鉤不強,造成損失虧損沒有任何責任甚至找個藉口還可向財政要補貼的情況下,無論「地價」多高都敢於購買。央企的這種不計後果、不講成本的做法是一個非常可怕的現象,這將無限度推高地價,進而推高房價。

對央企管理失之於寬,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是其敢於無視中央規定創造「地王」的另一個原因。2010年3月國務院國資委發布央企退出房地產行業的通知至今,名單中不以房地產為主業的78家央企退出者不足1/4。

公開資料統計顯示,除了21家被允許繼續從事房地產業務的央企外,只有不到20家央企通過剝離或者轉讓方式,完成了從房地產市場的退出。國務院央企退房令基本形同虛設,不執行退房令的央企安然無恙。許多央企在看到央企退房令不了了之後,加大了瘋狂購地、創造「地王」、推高房價的決心。

實踐再次證明,管不住央企在房地產市場興風作浪,就管不住市場,就將導致房地產調控再次流產。希望盡快整肅央企在土地市場和房地產市場的攪局行為,堅決遏制央企創造「地王」行為,對已經創造出的「地王」要嚴格監督其開發、效益情況,與其主要負責人業績嚴格掛鉤考核,造成嚴重虧損的,要追究其責任。

希望中國國務院的央企退房令不能不了了之,應該堅定不移執行下去,沒有退出房地產市場的,要勒令其堅決退出,以維護中央的權威性。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余豐慧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