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風青楊:如何不再讓「謊言倒逼真相」?

 2012-12-26 14:21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近日有官媒發表標題為《在網路上搞「謊言倒逼真相」不負責任》一文。其實對於流言蜚語能否倒逼出真相,應該是個沒有爭議的問題,有爭議的只是這種「倒逼」的方式。輿論倒逼的作用也許已經開始讓一些政府官員擔心,一旦公共事件發生,新聞媒體和網際網路管理不力成了最大主因。但其實很多負面事件,首先是政府的公共管理危機,然後才是輿論危機。打壓媒體報導或封堵網路輿論,並不能從根本上使政府工作的缺陷消失。

合理懷疑是接近真相的第一步

事實往往最具有說服力,因此不妨先從兩個具有代表性的案例開始說起。2012年8月7日,歷時3個月的雲南省昭通市「5·10」巧家爆炸案成功告破。然而在得到真相之前,巧家警方宣布的是爆炸案系趙登用所為,甚至由當地公安局長以官帽擔保,之後媒體調查與網民質疑最終倒逼出了案件真相。對比巧家爆炸案結果可以發現,真相不是公安機關初始通報的結果,也不是公安機關隨後調查的結果,而是經輿論質疑,再由媒體及網民參與調查、監督,最終得到的。而且那些曾經由媒體與網民提出的質疑恰恰是破案要點。

更早之前2009年發生的轟動全國的「躲貓貓」事件,也是由媒體和網民質疑倒逼出的真相。2009年2月12日李蕎明經搶救無效死亡。當晚公安機關通報:死者是在與獄友玩「躲貓貓」遊戲中導致最終死亡。該縣檢察院副檢察長韓紅兵表示,沒有發現公安機關存在嚴重失職瀆職現象。然而在網路上各種質疑聲音的壓力之下,雲南省政府最終公布調查結論:張濤、普華永等人以玩遊戲為名,用布條將李蕎明眼睛蒙上,對其進行毆打。致其倒地昏迷,經送醫院搶救無效死亡。這起被稱為「躲貓貓」的事件歷時半個月,事件真相與公安機關開始通報的結果及中間公布的調查結果都相去甚遠。

有無數的事實證明,很多開始被政府指責為「謠言」的事情,事後都被證明是事實和真相。而在我們的新聞媒體中,很多的所謂「真相」卻是真正的、徹頭徹尾的謠言和謊言。更進一步的說,合理懷疑是接近真相的第一步。任何理性和真相的前提,就是保持質疑的開放性,就是認真回應所有的質疑而不是有選擇地回應對自己有利的質疑。

謠言有市場是因為真相缺席

事實上大多數謊言或者謠言,不過是由於權威信息暫時缺席而導致的。任何公共事件,當真相還沒有呈現時,誰也沒有辦法阻止人們去想去說去拼圖,去尋求一個既能合乎歷史真實又能合乎邏輯的故事。尤其是對於一個普通公民來說,當主流媒體和官方聲明都存在疑點時,只有多渠道跟進信息,認真分析和研判,才能最終獲取事實和真相。何況,對公共事件發出自己的聲音和判斷,是公民時代每一個公民的重要責任。這些聲音和判斷是否正確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能只允許出現一種聲音和判斷。

並不是每一個謠言背後都有恐怖的陰謀,也並非每一個造謠者、傳謠者都是別有居心的敵人,試問,有誰不希望通過正常的渠道瞭解關於我們這個國家和社會各方面的儘可能多的準確的信息,人們之所以習慣相信謠言,是因為自己屢屢被騙。有網友說,中國政府的公信力,早就隨著李啟銘先生的一聲吶喊:「我爸是李剛!」灰飛煙滅了。在政府眼里民眾永遠是長不大的小孩,一知道真相我們就會恐慌,就會沒有理智的盲從。

謊言與謠言皆止於智者,謠言止於信息公開

德國詩人席勒曾告誡世人:若要謠言無處藏身,就應讓真相大白於天下。一直以來,我們的媒體和輿論一直說「謠言止於智者」,因而幾十年來對人民對輿論最低限度的要求就是不傳謠不信謠。但從另一個角度看,謠言反映了民眾對國家前途的高度關注,說明關注者對這個國家抱有信心和期待。可以預見,當信息最大限度公開了,當公民的知情權最大限度保障了,還會有流言蜚語,還會有謠言嗎?因此,對真相保持必要的謙卑,對謠言保持必要的寬容,對於質疑保持不懈的堅持,這就是民主試驗論的真義。

倒逼,作為一種管理方式其實也是很可取的。上面不想動的時候,以下逼上,這叫「倒逼」。倒逼並非是多麼積極主動的作為,經常是一種無可退讓的反抗。現如今的狀況是,由於大眾被排斥在政治之外,使得公民參與大都在被動的情況下參與,如果謠言沒有廣為傳播的可能性,執政者就沒有要公布事實真相的壓力。也許謊言倒逼真相不是最好的辦法,卻是當下唯一能有效實施的對話方式。要從根本上減輕謠言帶來的負面效應,就要加快民主化進程,實現輿論自由,讓事實真相以最快的速度出現在大眾面前。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新浪博客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