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個講究傳統的國家,也是個等級深嚴的國度,在中國,無需太多時間,只要一個星期,你就會體驗到這樣的等級現象,因為,出席了一次飯局,就等於出席了一次等級現象的表演。
幾次回去參加朋友飯局,本以為都是同學或老友聚會,飯桌上無需那種官場上的一套,講究個座位排次,哪承想,咱錯了。
飯局有個很正常的現象,主賓座一定是官銜最大的一個,買單的在上菜進門的那個角落,而咱因為是嘉賓,享受VIP待遇,每次落座一定要在主賓座的旁邊,雖然咱一再要求坐到漂亮的女士中間(女士一般為陪襯,大多坐在下席),這樣可以食色兩全,但主人不允許,咱無奈只有坐在主賓旁邊,接受一輪一輪的敬酒,直到喝個頭昏腦脹為止。
酒局真酣,來了一位「長官」,說是從其它飯局中趕來捧場,馬上有人根據級別給「長官」安排座位,他人也因此隨著級別往更低一個層次的座位上挪座,絕不造次,次次如此。
如果說咱出國前,此等飯桌文化已經開始盛行的話,當今的中國,已經是深入到了每個官場和商場飯局的骨髓裡面了,以至於在海外待時間長的「土老冒」回去很不適應,不過,畢竟從這種文化土壤裡熏陶出來的人,只需要經過幾個飯局,馬上也就「入鄉隨俗」了。
飯局最後一個到場的,一定是最大官銜的一位,如果最大官銜的人到場了,還有其他「小人物」被堵在路上,此「小人物」到場必定「自罰三杯」,誠惶誠恐不迭聲地解釋著遲到的原因,酒桌上所有人也會藉此調侃幾句。而飯局的開席,總是在「最高首長」抵達後才正式開始,無論「最高首長」遲到多長時間,因為,「最高首長」是最忙的人,他/她的遲到必然是「日理萬機」的結果,他/她能出席此次飯局,是各位小人物的榮幸。
這不由讓咱想到了咱在美國看到的一次飯局。
由於長期訂購一些廠商的產品,廠商安排了此次飯局。說是飯局,想想寒磣,在單位的會議室裡,買了10多個比薩餅,加一些飲料,大家中午聚在一起,喝著飲料,啃著比薩,用帶著口音的外來英語胡侃一通。說好了12點開飯,單位小人物們準時聚齊了開啃,12點一刻左右,老闆才出現,翻遍了比薩餅盒,空空如也,最後只發現了一小片剩下的比薩餅,老闆悻悻然拿了這片比薩,開了一罐飲料自斟自飲,惹得大家哄堂大笑。
如果咱是剛來美國,看到這樣的場景,咱一定笑不出聲,老闆的錢帶來了這樣的飯局,老闆竟然吃不上,還被大家善意地嘲笑一通,這不是「犯上作亂」嗎?可當大家看到歐巴馬在白宮觀看「襲擊本拉登」實況照片的時候,讀者不難理解美國文化中「犯上作亂」現象為什麼比比皆是了,因為,總統都沒把自己當棵「蔥」,一個單位的小老闆更不會以為自己是棵了不起的「蒜」了。
國人飯局敬酒也有講究,很多自以為「低人一等」的人,敬酒的時候,故意把自己的酒杯往低一點靠,杯口靠「高人一等」的杯肚上,由於咱是客人,沒有級別,對咱這樣的「高人一等」的人,是為客氣,以至於咱每次見到敬酒的人,咱趕緊也把酒杯往人家杯肚上碰,咱總不能也裝「蒜」,來而不往,非禮也!誰讓咱打小就是個懂禮貌的好孩子的呢。
飯局中最大的感受是:不同層次的人,只能進入不同層次的飯局。
前幾天看到新聞,說是在人民大會堂就餐,吃的是檔次,這個結論,咱是舉雙手贊成。要說海外回國的華人,享受美食的誘惑並不在於飯局的檔次,更多的是能夠吃到記憶中曾經的小吃或是真釀佳餚,但現代國人不這樣認為,飯局的檔次,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招待級別,在很多高檔環境中就餐,記憶中只留下了環境的奢華和服務員的美麗,真正吃到了什麼,咱全忘記了。
這次回國,參加了同事、同學、親友等不同檔次的飯局,也見識了不同檔次的人生活的範圍,通過飯局這個窗口,咱深深體會到:咱這輩子是沒辦法擺譜了,人家到北美來觀光,咱也就只有在中國城的小攤上,向對方「吹噓」,這是咱們這裡「最好」的中國餐館了。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