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四(11月29日),中國著名經濟學家茅於軾,在荷蘭海牙的中國經濟峰會上預測,由於中國的房產泡沫與隱性財政赤字,中國的經濟危機幾乎無法避免。茅於軾告訴荷蘭在線,根本的解決出路在於要實施政改,而政改的首步應該是放開言論自由。但他認為,新領導人之間的意見分歧,將使政改十分緩慢。
「言論自由是呼聲最強的,而且可以得到很多贊成和鼓勵,讓人覺得這個政府不錯,所以它的影響很廣。」茅於軾補充說,放開言論自由,其實對執政黨沒有多大害處,影響最大是貪污分子,「共產黨也不喜歡貪污,所以我覺得這個可能性還存在」。
貧富分化涉及到特權經濟
茅於軾介紹說,中國在經濟上的貧富分化加劇,已成為一大政治問題。作為自由派經濟大師,茅於軾也大方地承認,市場機制會造成貧富分化。但他指出,中國的狀況並非如此。「中國的貧富分化問題是機會不平等的問題。農民不能賣土地;但很多壟斷行業(石油、銀行、通訊、電力等國有企業)的工資特別高,利潤大得嚇死人,你進不去。民眾的怨氣很大。」
與會的荷蘭華人企業家、著名博主李劍芒,引用中國官方數據說,中國超過半數人口為農村人口,但他們的收入僅為城市人口的1/3。同時,在急速老年化的中國社會中,老年人的收入增長與社會其他人群的收入增長不對稱。
茅於軾告訴荷蘭在線,解決中國貧富分化問題,首先是要「讓機會平等」。「但這點很難,因為它涉及到特權。高幹子弟要白手起家很容易,可以向銀行借到錢,可以向土地規劃局要到土地……只要有關係就行了,這就是一個機會不平等。」
投資比重太高
茅於軾同時指出,在中國GDP分配中,投資的比重過大,造成結構性扭曲。中國2011年統計年鑑的數據顯示,中國投資佔GDP的49%。茅於軾指出,其中很多並不是為了促進未來的消費,而是為了拉動短期GDP指標。
投資比重過大造成的一個後果是,中國的生產力過剩,但消費不足。2011年中國GDP收入分配的結構中,消費所佔的比重僅為48%,遠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70-80%)。其中,家庭消費所佔的比重僅為35%。另一個後果是市場上貨幣氾濫。李劍芒指出,貨幣氾濫也讓許多富人感覺不安全,為了尋求對財產與未來的確定性,其中許多人有意向移民海外。他引用數據說,大約有300萬中國人有移民海外的意向。
茅於軾分析說,造成GDP結果扭曲的原因是,政府權力太大。他指出,在1996年-2008年間,在中國財富分配上,中國家庭的平均收入縮減了12%。這12%分別被政府與企業(尤其是國有企業)所佔有。要改變,就必須進行政改。
李劍芒對此表示贊同。他補充說:「中國面臨的經濟問題主要原因是壟斷,尤其是政治壟斷。經濟調節幾乎已經窮途末路、無能為力了,要解決就必須政改。」
新領導作為較少
但茅於軾指出,中國政改的步伐將十分緩慢。他說,十八大產生的中共中央政治局7個常委,對中國未來的走向沒有統一的觀點,每人都有各自的動機和願望。同時,任何政改也都將受到利益集團(鐵路、通信、石油、銀行等壟斷行業)的抵制。
他說,新領導在接班後會進行「小改小革」,但「最根本的是中國要變成一個法制的、人權的、民主的社會,這點不可能」。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