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蔣經國的成就 臺灣成民主典範(圖)

 2012-11-13 16:07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3
    小字

臺灣的經濟起飛,成為亞洲的四小龍之一,在政治體制改革上成功轉型,從強人走向民主,日漸成熟,被譽為「亞洲民主的典範」,在這些輝煌面前,我們不能忘記一個偉大人物——蔣經國

1、擴大黨外人士的政治參與

1969年6月,蔣介石提名蔣經國為「行政院副院長」,他終於正式成為全面管理臺灣的領導角色。面對國際風雲變幻,臺灣生存空間越來越逼仄的形勢,強硬派認為國民黨應加緊掌控;而以蔣經國為首的改革派主張漸進的有控制地擴大政治參與,重塑國民黨形象,為臺灣造勢。是年,全島舉辦了一次縣市級選舉,黨外人士贏得了高雄、臺中、新竹市長,反對派掌控了臺灣4大都市中的3個。12月,反對派人士有2人當選「立法委員」。

2、首次公開政府預算

1972年5月26日,立法院通過蔣經國出任行政院長,他主持的第一次會議會議發布公務員「十誡」:各級官員不得到酒家食堂、黑色咖啡館,歌廳,也不得有鋪張浪費的婚喪典禮,或其它幾項不當娛樂。警察開始到上述場所檢查,查對客人身份證:幾個公務員因為辦了奢華鋪張的婚禮,遭到免職處分;蔣經國尤其嚴懲受賄、瀆職的公務員,其表弟時任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局長,因受賄,蔣經國親自批准逮捕並判處徒刑。除了國防經費、外交經費以外,政府預算一切公開。

3、邀請反對派進入政府部門

蔣經國以剛柔並濟的方法對付黨外在野勢力,反對派康寧祥在立法院的質詢,包括對政府首長的發問很尖銳,蔣經國很欣賞這個黨外人士,邀請康寧祥喝茶,同商國是,並邀請反對派的幾位青年學者進入政府部門工作。

4、推出十大建設計畫

上世紀七十年代,蔣經國下令推出十大建設計畫,包括興建東岸鐵路,南北高速公路,桃園國際機場,幾個新港口及鐵路電氣化工程及礦業等,當時投資缺口很大,他對擔心的人說:「我們今天不做,明天就會後悔。」

5、任何情形不得向群眾開槍

1975年4月6日蔣介石逝世,蔣經國被推舉為國民黨中央委員會主席,蔣經國宣布大赦,有約200多名政治犯減刑,對反對勢力展示最大的善意。1977年11月19日,五項地方選舉同時開選,將要選出1318個職位,由於選舉的複雜性,投票當天有作弊之傳聞,引發群眾不滿,砸毀中壢分局玻璃窗,放火燒燬了好幾輛警車,蔣經國在瞭解這事件後,匆匆召集會議宣布:不動用軍隊,任何情形不得向群眾開槍。並將瀆職官員法辦,事態平息。

6、「不稱領袖,不叫萬歲」

1978年,蔣經國當選為總統,總統府立即照會新聞界,第一不要稱領袖,第二不要叫萬歲。蔣經國說現在是民主時代,他只是個普通黨員,普通百姓。蔣經國生活簡樸,要求家人不得浪費,經常吃剩菜剩飯。他輕車簡從,每週都要下鄉視察足跡遍及山區及建設工地。蔣經國認為,要達到民主的理想,必須兼顧到現實,需要「一步一步」來。1978年的年底選舉,忠誠於國民黨的主流媒體首度刊登黨外候選人的照片、姓名、政見,臺灣的民主氣氛已相當濃厚了。

1987年臺灣黨禁報禁開放,到蔣經國1988年逝世時,臺灣已成為一個民主社會了。

原題目:蔣經國漸進式的政治改革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