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民湧入俄羅斯種田(組圖)
一位中國勞工在中國人擁有的俄羅斯奧斯坦尼諾農場上勞作。
俄羅斯奧斯坦尼諾——幾年前,一位中國投資者在這個村莊外買了一片農場,他很高興地將其命名為「金土地」。這裡土地肥沃,陽光充足,雨水豐沛。
並且此地深處俄羅斯腹地,幾乎廣無人煙。
從左到右依次是:張偉東(音)、永強(音)和他們的僱主弗拉基米爾·巴拉薩尼揚在農場。
如今情況卻變了。一排一排的溫室裡,幾十位中國農業工人正在採摘西紅柿。工頭說,在西紅柿大豐收的季節裡, 他會很樂意多雇幾百人。
中國農業雇工湧入俄羅斯,反映了兩國經貿關係的增長。中俄兩國,一個資源豐富,土地廣闊,一個勞動力充足。
蘇聯解體後的許多年裡,兩國都努力將這種優勢互補轉化為真正的商機。一些煤礦投資日見成效。國有企業紛紛達成石油、煤炭及木材領域的合作協議,成為中俄經濟關係的支柱產業。
儘管中國在俄羅斯的農業投資規模小一些,但其重要性,可能一點也不遜色——特別是因為,這會引發移民身份問題,正如美國的墨西哥農工移民問題一樣。
世界糧食計畫署(World Food Program)稱,俄羅斯有全球最多的閑置可耕地。這是由於蘇聯集體農場制度破產,以及過去二十年俄羅斯農村地區人口減少 。中國人口13億,而俄羅斯人口才1.41億。
糧食安全和農村人口就業,這是中國永遠操心的兩個問題。一些俄羅斯的中國農場把大豆作物運回中國。而且隨著中國企業在俄羅斯農業領域所佔份額日益上升,出口更多糧食的可能性也越來越大。(像「金土地」這樣的蔬菜農場所產的產品都在當地銷售。)
五年前,全球金融危機尚未爆發時,糧食價格上漲,中國政府開始了中俄農場業投資對話。該項目啟動當年即見成效。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在一個中俄合作基金會注入10億美元資金。該基金會在俄羅斯及其他前蘇聯國家如烏克蘭及哈薩克斯坦等國投資農業及木材業,
在一個俄羅斯政府支持的項目裡,中國公司還正式租賃了約一百萬英畝的農田,大部分在靠近中國東北邊境的地方。同時,中國公司租借了約200萬英畝的西伯利亞林地。 中國伐木工人在那兒砍伐木材,出口回中國。
有時,中國投資者也在俄羅斯購買土地。據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地區農業部稱,該地區有九家中國農場,金土地就是其中之一。該地區位於俄羅斯中部。南部的車裡雅賓斯克地區有更多中國農場。甚至在離邊境幾千英里的莫斯科和聖彼得堡郊外,都有中國的蔬菜農場。
在「金土地」的溫室裡,齊胸高的西紅柿植株茁壯成長。「金土地」的生意也同樣長勢正盛,工頭張偉東(音譯)如此說道。他的俄語昵稱叫廖沙(Lyosha)。需要時,他還充當口譯員。他指著四周說,「看看這些空曠的土地吧。」
張偉東今年從聯邦移民局(Federal Migration Service)拿到70個外來農工名額,但他說他可能會需要更多人。
招工不是問題。 中國除草工、種植工及採摘工們很樂意走這一遭,他們汗流浹背地擠在三等車廂裡,從中國東北出發,一路顛簸地穿越西伯利亞。這是一次通往經濟機會的旅程。加利福利亞的墨西哥葡萄採摘工、迪拜的菲佣以及法國的阿爾及利亞掃街工人們,他們走過的,也是一條類似的路。
李琿勞(音譯)是來自中國東北城市哈爾濱附近的農民。她從西紅柿地裡直起腰來,通過口譯員,解釋說她為什麼離家這麼遠來冒險,說,「還能有啥,賺錢唄。」她說她每月賺650美金,是在中國務農所得的五倍。
歐洲經濟步履維艱,徘徊在衰退邊緣,俄羅斯的外交政策近來更加強調與中國的關係,這也是上週在符拉迪沃斯托克舉行的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簡稱APEC)峰會的一大主題 。
在週四播出的一檔節目中,俄國總統弗拉基米爾·V·普京(Vladimir V. Putin)在接受俄國國有電視臺「今日俄羅斯」(Russia Today,簡稱RT)採訪時表示,「我們經歷過陽光燦爛的時期,帶來了很多好處。」
作為東道主,俄羅斯制定了會議議程。考慮到俄羅斯廣闊的土地,普京選擇食品安全和農業作為一個主要話題,此舉意義重大,也反映了俄國在向發展中國家出口糧食中扮演的日益重要的角色。
俄國政府制定了目標,要在一年內將其與中國的貿易額自2011年的800億美元提高到2000億美元。而相比之下,根據美國商務部(Department of Commerce)的數據,2011年,美國和中國之間的貿易額為5030億美元。
對中俄兩國進一步加深經濟聯繫持懷疑態度的人指出,1969年在烏蘇里江邊雙方發生的邊界衝突,導致了兩國深層的猜忌,使得數十年來發展停滯。事實上,直到2009年,這段邊界才完全劃分清楚。
俄羅斯人也心存擔憂,擴大的經濟合作會帶來中國移民潮的湧入,將佔領人煙稀少的地區,這個村子也有這樣的擔心。
「這些人在這兒做什麼呢?」 一個名為娜傑日達·A·克里耶索娃(Nadezhda A. Kolyesova)的女售貨員在不久前散步穿過奧斯坦尼諾時表示。奧斯坦尼諾是個風景如畫的地方,木房子隨意地排列著,俯瞰下去,能看到一個池塘、一片樺樹林和金土地農場。
「我並不討厭他們,」她說。「但是俄羅斯就是俄羅斯人的,而中國是中國人的。」
想了一會,她做出了讓步,「我想應該沒關係吧,只要他們以後不把我們的孩子拉去做奴隸。」
農場有一個惠民政策,任何當地人出現在農場,都會得到免費蔬菜,而其中大多數都是老年人。中國勞工住在膠合板和碎木頭建成的臨時宿舍裡,他們會光顧村裡的小賣部,買些香菸、伏特加、香腸還有冰淇淋。
有一次,年輕的俄羅斯人和中國人起了衝突。並沒有聽說有浪漫故事發生,但是當地市場的幾個老太太一致認為,實際上,在俄羅斯農村,俄羅斯人和中國人能夠和平相處。
現在,大約有40萬中國移民住在俄國,在該國全部移民中只佔很小的比例,該國大部分移民來自中亞地區的前蘇聯國家。然而,中國移民的人數可能會大幅上升。
五年前,金土地從一片不毛之地發展起來,過去的生產季中,該農場取得了至少足夠多的工作許可,雇佣工人為其溫室勞作。但是今年,俄國臨時工作簽證項目的官僚程序繁雜,導致配額減少。
奧斯坦尼諾當地人弗拉基米爾·巴拉薩尼揚(Vladimir Balasanyan)是農場的一名經理,中國投資者最開始就是用他的名字獲得的土地地契。他說,現在很少俄羅斯人想在農場上幹活了。「我們的政府希望農民工作,」他說,「但是俄羅斯人不想在農場上工作。」
巴拉薩尼揚表示,之前,金土地的中國投資者已在附近的城市葉卡捷琳堡的市場裡開展了數年的貿易。通過收購村民手中的一個停產的集體農莊的股份,他獲得了這塊土地。現在他住在哈爾濱,通過口口相傳,在附近的農村裡為金土地招募農場勞工。
農場主樸陳男(音譯)支付給這些中國勞工的工資比他們在家掙得多。他之所以能夠付得起是因為在這兒賣西紅柿可以賺得更多——在俄羅斯的這片區域,一磅西紅柿的批發價為25美分,但是在中國北方只能賣8美分,巴拉薩尼揚說。
晚秋的時候,農場工人們在溫室裡架起鐵爐子,開始結霜的那些個晚上,他們從樹林裡取來樺木,劈開,填進爐子裡,把生長季再延長几個星期。然而,不可避免的是,俄國的冰霜開始侵襲,中國人不得不離開,沿著泛西伯利亞大鐵路,原路返回故土,等到下一個生長季再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