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因果惡報】袁了凡改命的奇異經歷(圖)

 2012-09-03 16:06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youkou 攝影)

《易經》說:「趨吉避凶」。如果講「定數難回」,那麼吉怎樣可趨,凶怎樣可避呢?

明朝萬曆年間,江南吳江地方,有一人姓袁名黃,別號了凡,這人很是聰敏博學。在他年少的時候,父親已經去世,因為家境並不好,想學習醫道,以謀衣食。有一天,在慈雲寺裡,遇見一位老者,修髯偉貌,飄飄然若仙人。袁了凡看了,不覺肅然起敬,就走上去同他攀談。方知他姓孔,雲南省人,精通邵雍皇極術數,為人占卜終身休咎,非常靈驗。袁了凡就請他為己占卜。孔公替他起了一課,說他:應以仕路進身。並為他算定終身,說:明年就要進學,縣考當十四名,府考七十一名,提學考九名,某年補廩,某為出貢,貢後某年當選四川一大尹,在任三年半,就應告老歸家,至五十三歲八月十四日丑時,當壽終在家裡。並斷定他無兒子,且難登科。

袁了凡用筆仔細記下。回家之後,稟明母親,就禮拜名師,繼續讀書。此後數年之間,凡遇考校名次,及補廩、出貢,都和孔公所測定的預言完全符合。袁了凡先生因此益加相信,人生進退禍福,都是命中注定,絲毫不能勉強,於是對於功名利祿都淡然相處,沒有希圖僥倖之心了。

有一天,他往南京棲霞山去拜訪高僧雲谷禪師。兩人對坐在一室之中,經過了三個晝夜,不曾睡息。這位雲谷禪師很有道行,已修得他心通,對坐三晝夜之後,就很奇怪的對袁了凡說道:「凡人所以不能超凡入聖的緣故,只因他心中妄想纏繞不休。現在我和你坐了三天,見你妄想很少,這實是很難得的。」袁了凡道:「我一生的命運,早已為孔公所算定了,榮辱生死,都有定數。我已知道妄想是無益於事,所以不再妄想了。」便將孔公的話,約略述了一遍。雲谷禪師聽了,笑道:「我當你是個聖賢豪傑,原來也只是凡夫之見。」袁了凡問他,這話是什麼意思?雲谷道:「凡夫因為不能無心,所以難免為陰陽氣數所束縛。但一個人,果能誠心竭力,為善不倦,命數就拘他不定。反轉來說,如果肆無忌憚,怙惡不悛,那麼,命數也保他不住。你二十年來被孔公算定,一毫都不曾轉動,這豈不是凡夫嗎?」

袁了凡道:「照這樣講來,定數也可以挽回嗎?」雲谷禪師道:「儒書裡說:‘命由我造,福由己求’,的確是至理名言。佛經裡說:‘求富貴得富貴,求男女得男女,求長壽得長壽。’這明明是說:一切都可以自己求得的。佛教以妄語為根本五戒之一,佛菩薩豈有自己反用誑語欺人的道理?但這所謂求,並不是向外企求,乃是教你求己。就是向自己內心去求。即所謂:‘修身以俟之’的道理。這修字是修理,也就是修養,是教人改過遷善的意思。下手方法,最要緊需存恥心、悔心、畏心、勇心,方有實效。這俟字,就是靜候,是教人積德邀福,靜心等候的意思。切不可存覬覦心、將迎心,只要至誠懇切、盡心竭力去做,雖時間遲速不定,而結果沒有不報的。你現在只需反躬內省,將所以不登科第,不能長壽及不生子的過惡,盡情改刷,然後再勤積德行,務要寬厚容人,務要和氣愛人,務要保惜精神。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以後種種,譬如今日生。這就是義理再生之身,可以上格天心,挽回定數。《易經》說:‘趨吉避凶’。如果講‘定數難回’,那麼吉怎樣可趨,凶怎樣可避呢?」

袁了凡聽了這番言論,很佩服他的道理圓融確當,不覺拜倒於地,口稱:「請師傅慈悲,再進一步,教我實行改過遷善的下手方法!」雲谷禪師就拿了一本名為《功過格》的書給他。並教他於每天晚上,將一天的存心行事,細加反省檢點,按格自記功過。每至月底,總結一次,將功抵過,所多餘的,就可作為善行了。袁了凡拜別雲谷,回到家裡,就將往日自己的罪行,跪在佛前,盡情揭露懺悔,並且做了一道疏文,立誓先行三千善事,求登科第,以報天地父母之恩。

從此以後,便覺戰戰兢兢,與從前的悠悠忽忽,大不相同了。雖然在暗室無人之處,也不敢放任恣肆。心中常常懷有畏懼之心,恐怕得罪於天地鬼神,不敢稍存損人利已的念頭。遇見義所當為、有益人群之事,也能夠不避艱苦,勉力去做。過了一年,禮部考科舉,從前孔公算他該考第三的,忽然考了第一名。等到秋裡考舉人,原來算他不能中的,也就中了。從此以後,孔公所算定的,都不應驗了。但他自己檢點,存心行事,還不能算純善無過。有時遇見善事,沒有勇氣去做;有時遇到別人冒犯他,還不能容忍不計較;或白天裡神志清醒時,一切尚能把持,等到睡夢之中,或醉飽之後,仍多放逸。這樣以功抵過,常常虛度日月,沒有善行可積。

經過了十多年,三千善行方才圓滿。繼續又許了三千,以求子嗣。隔了一年,果然生了一子,名叫袁天啟。最難得的,是他的夫人,也非常賢淑,幫同他力行善事。她不會寫字,就用鵝筆管劃石朱圈,以記功德。或施濟貧病,或買放生物,一日裡有多至十多圈的。每年冬季裡,又將丈夫所買給兒子做棉衣的絲棉,賣掉了,將得來的錢,改買棉花,做成了棉衣,去施給貧苦沒衣穿的人。她這樣的孜孜為善,所以袁了凡也很讚嘆她,說:「你這樣肯舍己救人,將來兒子天啟的祿壽,一定是可靠的了。」不到三年,三千善行又圓滿了。

後來他又許下萬條善願,以求進士,過了三年,果然得中進士,實授河北寶坻縣知縣。他夫人在縣衙內,覺得無事可為,善行反而少了,因此,常常愁眉不展,以為這一萬條善行,不知要何日方得圓滿。一天,袁了凡在睡夢中,見到一神人,袁了凡就問他說:「善行難滿,怎樣是好?」那神對他道:「你只在辦理減糧一事上,萬條善行就能已一齊圓滿了。」原來寶坻的田,向例每畝應完納錢糧二分三厘七毫。袁了凡做了知縣之後,嫌它太重,想要奏請朝廷,減低到一分四厘六毫,他確實上表奏過,但是還沒實行。得了這夢,心中又驚又疑,驚是驚一念方動,神明已經灼知;疑是一件小事,何能便當萬善?後來有位幻余禪師,從五臺山來,袁了凡就將這事問他:「夢中神語可信嗎?」幻余答道:「很可相信,因為一個人只要真誠肯做利人的事,一行確是能當萬善。何況是全縣減糧,萬民都能受到福惠呢!所以居位做官當權的人,要積德修善,是很容易的;反轉來說,作惡造罪,也是極便當的了。」

講到善惡的界限,就可在自己的存心行事來下判斷的。存心行事是要有利於人的就是善;只圖利己,不顧他人的,就是惡。論其結果,利人的終得自利,利己的往往害己。征之歷史往事以及目前見聞,這種因應果報的先例很多很多。雖或本身並沒有明顯報應,但到子孫身上,沒有不報的。所以有真智慧的人,一定歡喜做造福人群的事。那專打算自私自利的,真是最痴愚的人呢!

袁了凡聽了幻余禪師的解析,益發堅定了為善的心。後來他在寶坻任內,做了不少利民的事情,就像浚河啊、筑堤呀、開荒呀,人民很感戴他的恩德。從前孔公算他五十三歲要死的,到了那年,他並沒求壽,竟然無事!後來活到七十四歲才死。他的兒子袁天啟,也中進士,做到高要縣知縣。袁了凡先生一生著作很多,其中訓子書四篇,普通稱為《了凡四訓》,流行最廣。那書是記他自己改造命數的奇蹟,最為警策動聽,讀之確能令人勇於改過,奮發有為呢!

(事據《了凡訓子書》)

来源:宇明網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