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心理障礙是可以通過孩子目前的表現和以前的表現進行比較而發現的。比如,以前孩子活潑開朗,學習成績及同學關係良好,但是近來卻寡言少語、成績明顯下降,與同學逐漸疏遠,對老師及家長也不禮貌起來……總之,早期教育階段孩子像是換了個人似的!出現這樣的情形,家長就要當心孩子是否存在心理障礙。
和別的孩子比,是否存在明顯的不同?
可能孩子的表現和以前比較沒有太大變化,但是和其他孩子比(特別是同齡孩子),卻有明顯的不同。例如,別的同齡孩子可以說話、識數了,他/她卻不能;多數孩子在幼兒園裡喜歡和大家一起做遊戲,很「合群」,但是他/她卻不願意和其他小朋友玩,只是獨自玩耍,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甚至有的孩子稱自己能聽到別人聽不到的聲音,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東西……當孩子行為表現和多數孩子不一樣,家長也要考慮到孩子是否存在心理障礙。
孩子的行為表現是否被社會文化所接受,或者被多數人理解?
有些孩子的行為表現可能不符合社會的規範,我們也要考慮孩子是否存在心理障礙,兒童心理健康問題要得到重視。例如在學校不遵守校規,和家長及老師頂撞,常和同學打架,偷東西,甚至搶劫、離家出走、頻繁撒謊……這些行為是社會規範所不允許的,如果孩子出現這些行為,也應該考慮是否有存在心理障礙的可能。
總之,對於孩子是否存在心理障礙,家長一定要認真地觀察,通過孩子與自身、與同齡人的比較及行為是否為社會所接受來發現孩子可能存在的心理障礙。
1992年,世界衛生組織發布了「健康」新概念:一個人只有在軀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道德健康四方面都健全,才算是完全健康的人。
早教時期是培養心理健康素質的重要時期,心理衛生已越來越受到人們高度重視。兒童心理健康是指兒童整個心理活動和心理特徵的相互協調、適度發展、相對穩定,並與客觀環境相適應的狀態,良好的教養態度是心理素質形成的關鍵。兒童的心理健康表現在6個方面:
1.有積極樂觀的情緒,熱愛學習和工作,對生活充滿信心;
2.有良好的人際關係,樂於與人交往、樂於幫助別人;
3.智能發育正常,智力商數在70以上(包括130以上的超常兒童)都屬於此列;
4.有健全的性格,開朗、待人坦誠、勇於負責、正視困難;
5.能夠正確對待現實,適應環境迅速,接受新事物、新概念快,思想和行動能與時代同步;
6.能夠正確認識自己,不僅知道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也瞭解自己的興趣、特長,有符合實際的發展目標。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