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所有的人開始一致認為,中國是正在崛起的全球大國——經濟規模很快將超過美國;實行的是很多第三世界國家喜歡的國家資本主義模式而非民主資本主義模式;在非洲和拉美部分地區建立殖民地;在鄰國中的影響力與日俱增。然而就在此時,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新興國家卻已經走到了頂點。儘管中國渡過了自2008年以來一直困擾西方國家的金融危機,現在卻面臨著自身的嚴峻挑戰。如果這些主要趨勢持續下去,那些曾經認為我們即將進入中國世紀的人很快就會發現,中國世紀還沒開始就結束了。
最先使外界關注中國力量崛起的是中國經濟的異常高速發展。保持強勁增長勢頭的經濟體可以在全球市場中扮演關鍵角色,並為大幅增強軍力提供資金。然而,中國經濟增長率已從2010年的10.4%降至2012年的7.5%。這樣的增速也許已經算是比較慢的了,而經濟學家預計還會進一步下降。媒體使用的數字基於中國有關方面提供的數據,而很多人對後者的真實性表示懷疑。
此外,《經濟學人》認為,一個發展中國家越接近於發達經濟體,這個國家就越難以保持原來的增長率,因為它日益被迫進行自我創新。在新興市場的經濟學家看來,問題並不在於中國經濟是否會減速,而是在於中國是會軟著陸還是硬著陸。
經濟放緩對所有政府來說都具有挑戰性,但對中國人來說尤其如此:他們政權的合法性不是建立在人民的民主選擇基礎之上,而是建立在該政權提供不斷提高的生活水平的能力基礎之上。由於最近中國經濟增長強勁,中國人的期望值很高,其中大多數人尚未達到發家者的富裕程度(發家者主要在沿海城市)。與那些人們境況都很差、期望很少的地方相比,中國的差異和無力滿足未來高增長需求是被經濟學家視作危及政權穩定的主要因素。
此外,幾十年來中國經濟的高歌猛進也帶來了重大環境挑戰。到2007年底,在世界上污染最嚴重的20個城市中,有16個是中國城市,而且中國也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國。鑒於中國的經濟模式嚴重依賴資源開採,環境退化對該國經濟增長的束縛越來越大。由於中國人口眾多,且養活中國人困難重重,這個問題進一步惡化。例如,中國存在嚴重的缺水問題。與此同時,中國的腐敗問題非常普遍,特別是在地方上。中國在2011年《腐敗感覺指數》上排名第75位,遠遠低於日本(第14位)和美國(第24位)等國。
中國人口老齡化對中國的未來來說也不是什麼好兆頭。清華-布魯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王豐認為,中國的經濟繁榮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中國人口結構的獨特之處——這些特色目前正在逐漸消失。由於中國仍在實行已經持續30年的計畫生育政策,未來若干年,中國的年輕勞動力將明顯減少,老年人急劇增加。
隨著中國在世界上的殖民開拓,它面臨的不滿也越來越多。得到中國大量投資和援助的非洲國家抱怨自己的中國恩人通常都不僱用當地工人;中國恩人抱成一團,避免與當地人接觸;即便他們僱用當地人,當地人的工作條件也非常差,工資也很低;貿易條件極不公平。有人給中國貼上"重商主義"和"新殖民主義"標籤的速度非常快。
一些鄰國也越來越疏遠中國。最近,在緬甸和越南,中國的姿態導致這些國家靠近美國。其實,中國的盟友少之又少,而確實可以稱為盟友的國家(如朝鮮之類)非但不能提供支持,反而經常惹麻煩,讓中國付出代價。
總之,繁榮興旺、充滿活力的中國即將對衰落的美國發起挑戰的形象已經成為過去。我們所需的一切只是關於崛起中國的又一個封面報導,正如我們曾經對崛起日本所作的報導一樣,可以肯定這個報導將會被重寫,如果不是被徹底顛覆的話。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