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成長中的孩子,是讓他們回歸傳統,每天去森林裡玩泥巴的好(如果還有森林的話),還是讓他們穿越未來,從小坐在電腦前「砸」滑鼠的好?這真是個令父母們悲喜交集、患得患失的問題。雖然現在越來越多的父母們在說:我不期待自己的孩子是天才,我只期待孩子過得像個孩子,快樂健康就好。但是,只要看看那些跟野草瘋長一般遍地都是的「天才班」裡總是人頭濟濟,還有許多寫有「天才」字樣的學習道具和書籍都熱銷得非常好,就可想而知:絕大部分父母們說歸說,但內心裏還是在悄悄期待自己的孩子能盡量往「天才」的方向靠攏一點、再靠攏一點的。
可是,究竟怎樣的環境與土壤,才能孕育一名真正意義上的天才呢?這才是問題的關鍵。日本數學學者籐原正彥專門研究過這個問題,並為此還寫了一本名為《天才的榮光與挫折》的書,書中講述了英格蘭的牛頓,愛爾蘭的漢密爾頓,以及印度的拉馬努金等九位世界超級天才的人生故事。為了驗證到底怎樣的土壤才能孕育出真正的天才,籐原多次前往英格蘭、愛爾蘭以及印度,去天才們的誕生地尋求答案。在英格蘭和愛爾蘭,籐原看到了古色蒼然的建築物,和綠寶石一般夢幻的田園風光。而在印度布裡哈迪斯瓦拉神廟附近,籐原也終於尋找到拉馬努金真正的出生地。面對壯觀得令人屏息的布裡哈迪斯瓦拉神廟,籐原說:「我當時的第一直覺反應是:啊,就像拉馬努金的公式一樣美麗!」
1887年生於印度的數學大天才拉馬努金,家境貧寒,從未受過高等教育,卻無師自通寫出了4000多條數學公式。最後受到劍橋大學的聘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下的英國發表了許多劃時代的論文。據說他每天早上都要帶上半打新定理去自己的研究室。1920年拉馬努金去世之後,有許多數學研究者都致力於拉馬努金的數學定理研究,一直到1997年,才總算是完成了其中的一部分,並整理成五大捲出版。
在研究過牛頓和拉馬努金等許多天才之後,籐原正彥注意到:孕育天才的土壤,有三個共同的特點:
第一:天才的誕生地,都擁有雄壯美麗的大自然。
第二:都有對某種事物充滿尊敬與虔誠的「跪拜之心」。
第三,都有看重文學、藝術、宗教等毫無直接利用價值類事物的且輕視金錢等一切世俗的「尊重精神性的風土」。
對比上面這三點,想想還真是不無道理。當今我們越是發展,自然似乎也離我們越來越遠,而與自然呼吸相通的、擁有某種卓越靈性的天造之才,也隨自然一樣離我們越來越遠了。缺乏跪拜之心,著重利益追求的商業化教育,只能誕生「天才教室」和「天才班」,而「天才」卻再也難覓芳蹤。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