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爾蓋茨給孩子的十句話】1.社會充滿不公平。你先不要想去改造它,只能先適應它。2.在你沒有成就以前,切勿過分強調自尊。3.你只是中學畢業,通常不會成為CEO,直到你把CEO職位拿到手為止。4.當你陷入人為困境時,不要抱怨,只能默默吸取教訓。5.在沒有你之前,你的父母並不像現在這樣「乏味」。這是他們為了撫養你所付出的巨大代價。6.在學校裡,你考第幾已不那麼重要,但進入社會卻不然。7.學校裡有節假日,到公司打工則不然,你很少能輕鬆地過節假日。8.在學校,老師會幫助你學習,到公司卻不會。9.少看電視:因為精彩的球賽與你的生活無關,那些人踢得再好,也不能保證你從此以後就快樂,更不能保證你的健康。10.永遠不要在背後批評別人。
網路擷圖
一、大聲講話法
大聲講話是必要的社會生存能力
一個人不能在社會上明白無誤地、有效地表達自己的意願、請求、想法、感受、態度,是缺乏社會生存能力的人。有的人終生受困於這樣一個缺陷:就是在各種陌生的場合,各種公開的場合,各種自己心理上感到有壓力的場合,不敢明白無誤地、聲音清楚地講出自己的觀點,講出自己的要求,表達自己的感受。
解決了這個問題,一個人才可能真正全面地走入社會,面對社會,才能在社會中獲得這種權利的相對完善,行為的相對完善,整個生活的相對完善。
從小訓練孩子大聲、自然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家長朋友們一定要明白,解決這個問題攸關重大。一定要讓孩子從小能夠大聲地,同時又是自然地、清清楚楚地表達自己的思想、願望、情感。
一定要從小對孩子進行這個訓練。
這個訓練在有的家長看來是很難的事情,有的人到了二三十歲、三四十歲都不能在公開場合明明白白地大聲表達自己的觀點,這是多麼重大的一個問題!一定要給孩子解決這個問題。不解決這個問題,你的孩子將在人生中失去很多機會,增加很多困難。解決這個問題其實不難。你的孩子如果在公開場合、陌生環境還沒有大聲講話的能力,不要著急,家長從現在開始先要有解決這個問題的想法。有了這個願望就可以了。按照不同的年齡段,這個問題的解決是非常簡單的。
有獎訓練,立竿見影
對於小孩子,特別是很小的孩子,方法很簡單:利用他最急切的要求,作為一種獎賞來訓練他。小孩子總是喜歡要一樣東西,要吃的,要玩的。訓練他很簡單,讓他或者大聲說句話,或者大聲表達一個觀點,再給予他。這種方法是所有家長都很容易掌握的。對於一兩歲的孩子是百靈百驗的事情。
千萬不要覺得讓孩子大聲叫一聲就是委屈他了,孩子會終生受益。一定要讓孩子大聲講話。如果講得雖然大聲,但是還不夠清楚,就要求他說清楚一點。比如他想要個玩具,可是講得太快,不清楚,你讓他說清楚,然後,可以滿足他的要求。對於小孩子,用他急切的要求訓練他大聲講話,這是個立竿見影的簡單手法。
誇獎鼓勵,由易而難
對於大一點的孩子,主要的方法
第一,就是誇獎鼓勵;
第二,就是由易而難。他不是比較怯生嗎?不敢大聲講話嗎?那麼,在某一個場合,他說話的聲音比原來大了一些,立刻誇獎,立刻鼓勵。而且,訓練講話一定要由易而難。不能上來就讓他見一個他最害怕的陌生人,到一個特別嚴肅的場合讓他大聲講話,這樣會把他嚇住。要由易而難。在家裡大聲地講話,和熟人大聲地講話,在某種場合大聲地講話,這是對大一點的孩子訓練的一個重要的誘導方式。
及時曉之以利害
第三種方法,對於再大一點的孩子,一定要及時曉之以利害,及時講清楚,這是非常重要的。要告訴他,不解決這個問題,你的人生在很大程度上將要失去很多機會。敢於清清楚楚地講話是一個人必備的能力。
成熟的孩子明白了這一點,問題很快就會得以解決。
這個道理每個人都明白嗎?說明白,又不明白。就是這麼一個很簡單的道理,對有的人如果不用一句話明確地告訴他,可能他終生都不著急。現在二十多歲、三十多歲、五十多歲的人,都敢大大方方走到講台上講一番話嗎?不一定啊!所以,好像人們都清楚,其實很多人不清楚。現在要立刻對孩子曉之以利害,告訴他們,這個問題不解決,人生失去一個重要的能力,叫做「自己沒有自己的嘴」。
家長的示範很重要
第四種方法,就是在家裡做表情朗誦。
找一個故事,做表情朗誦。小說裡不是有各種人物嗎?你就用表情朗誦。這一段是一個小孩在說話,就用小孩子的聲音大聲念一段:「媽媽,你什麼時候回來?」那一段是爸爸說的話:「寶寶,給爸爸開門。」要用爸爸的聲音來朗誦。在家裡有聲有色地念文學作品,聲音大一點,如入無人之境。在家裡用十分的聲音講話,出門用七分的聲音講話就不費力。
要告訴孩子這個簡單的方法,你自己如果口才不太出眾也可以這樣訓練。特別要朗誦那些接近你講話的東西。比如說,你想像某個名人那樣講話,很簡單,找到一本他寫的書,大聲朗讀,就好像講話一樣,要口語化。訓練表情朗讀,朋友們可以找到各種各樣的講演稿,這種訓練使你能夠進入講話者的角度,找到感覺。
總之,大聲講話是訓練孩子心理素質的一個重要方面。
二、交還權力法
經常被家長剝奪的兩個權力
現在某些家庭教育之所以有誤區,就在於剝奪了孩子的權力。剝奪了孩子哪幾個權力呢?剝奪了孩子自己關心自己的權力,自己管理自己的權力,還有自己關心他人的權力。
人有兩個權力,一個是關心和管理自己的權力,一個是關心別人的權力。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法律說,你不能關心自己,不能關心別人。即使是最專制的國家都不敢說,一個人不能關心自己,不能關心別人。可是我們的家長就敢,家長經常剝奪孩子自己關心自己的權力,自己關心他人的權力。
當一個孩子七歲了,八歲了,九歲了,十歲了,你把他的一切:學習、吃喝拉撒睡都管起來,安排起來,照顧起來,你就是剝奪了他關心自己的權力。當一個孩子十歲了你還不讓他去關心父母,關心其他人,你就剝奪了他關心別人的權力。
兩個權力的剝奪使我們的家庭教育陷入了巨大的誤區。對家長不好,對孩子不好,對民族不好,對整個社會不好,造成了孩子性格上的缺陷。
孩子天生具有關心自己和他人的興趣
孩子天生是有關心自己和關心他人的權力的。小孩子也在過家家,自己做飯,弄個小鍋小碗小盆,模擬做飯。這叫自己關心自己。把洋娃娃當小孩,拍著哄著,讓她睡覺,或者找個小點的小朋友當小孩,給他模擬剃頭,模擬洗臉,這叫關心他人的興趣,從小就有。孩子的這兩個關心,是他作為一個人必然在文化中學習和模擬到的一種本領和生活內容,你把它剝奪了,可以嗎?不可以!
在孩子特別小的時候,你只是代管這兩個權力。這不是你的權力,是孩子的權力,暫時由你代管。當孩子在母腹中的時候,由你代管;當孩子剛剛出生的時候,你也代管一段時間。隨著孩子逐漸長大,要把這兩個權力逐漸交還給孩子。到了孩子十七八歲的時候,要完全交還給他。到了孩子二十歲、三十歲你再管起來,還成什麼家長?還成什麼年輕人?孩子不成為年輕人,不成為成年人,家長也不成為家長。
有指導地把權力交還給孩子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當你把權力逐漸還給孩子的時候,我們還要加一個詞來界定,叫做「有指導地把權力交還給孩子」。因為孩子或者是小,或者是因為從來你就溺愛他,沒有讓他管過自己,關心過自己,關心過別人,他一時還做不好,要有指導地交還給他。
這些權力包括什麼?管理自己學習的權力;掌握自己作息的權力;掌握自己時間的權力;掌握自己玩耍的權力;支配和使用你給予他的那份金錢的權力;交往交際、社會生活的權力;選擇、安排自己穿著的權力;選擇、安排自己飲食的權力;掌管自己的床、書桌、抽屜的權力;掌管自己書籍的權力;在你給定的經濟範圍內,他有選擇購買的權力。這些權力要逐漸地、有指導地、有建議地一一跤給孩子,隨著他的長大,隨著他的成熟。
一個從小把自己的抽屜、書本、床鋪整理得井井有條的孩子,在未來的生活中、工作中就有管理周邊環境的能力,管理物質、管理金錢的能力。一定要注意這一點。你給了孩子零花錢,給了他一個限定,這個權力你要指導他,使他能夠正確使用,你不要干涉他。飲食也不要安排得太具體,一桌子菜,他想吃什麼就吃什麼,不想吃什麼就不吃。孩子想減肥,你偏讓他多吃,這都是干涉孩子權力的做法。
不會關心父母的孩子也不會關心他人
讓孩子有關心自己、管理自己的權力,又逐步有關心他人的權力,是非常重要的。一個七歲以上的孩子,如果不知道父母的生日,不知道在父母生日的時候有所表示,只能說是家長的無能和錯誤教育。因為他不訓練孩子關心他人,不給孩子關心他人的權力。當一個孩子不會關心父母,不會關心家人的時候,在他以後的生活中也可能不會關心他人。這種人在社會中怎麼生存呢?
所以,交還權力,也就是把孩子的時間和空間交還給孩子,這是一個特別重要的原則。把這種權力交還給孩子的時候,是有指導地交還,並不是說一切都由你管吧!結果他管得亂七八糟。不按時睡覺,不按時學習,什麼都不行,這叫沒指導地給予。不侵犯孩子的權力,將孩子應得的權力給予孩子,當孩子在你的指導下執行得比較正確時,不要隨便干預、侵犯孩子的權力。
從小被剝奪權力的孩子沒有創造力
一位很有成就的人士曾經講過一句話:從小我管理自己的抽屜。這個世界是屬於他的,他安排得井井有條。抽屜體現出孩子管理自己的責任心,那種能力和自信,那種安排自己的想像力和藝術性。所以,從小被剝奪權力的孩子是沒有創造力的,是沒有生存能力的,是沒有社會適應能力的。
要與孩子保持適度的距離
不侵犯孩子的這兩個權力,一方面表現在屬於孩子的時間和空間要還給孩子,另一方面也表現在家長與孩子要有的適度距離。隨著孩子逐漸長大,你不能把孩子所有的活動都限定在你的視野之內。和孩子沒有適度的距離,影響孩子的發育。
在這個世界上,適度是最重要的。和孩子過於遠,對孩子毫無關心、疼愛、照顧,孩子感受不到父母家長的溫暖,孩子沒法正常健康發展。但讓孩子覺得父母處處籠罩著自己,自己縮在父母的羽翼下,沒有任何自由活動的空間,孩子也不會成長。
所以,把權力交還給孩子的結果應當是,隨著年齡的逐漸增長,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製能力也逐漸地增長。
三、角色置換法
讓孩子為某些事情作主
一般情況下,家裡的事情都是由家長作主。請你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讓孩子對某些事情做主。兩三歲的孩子,就可以請他發表意見。今天吃什麼飯?買什麼菜?他有時候也很願意做主。更大的孩子,有更大的發言權。家裡買什麼傢俱,買什麼電視,換什麼窗簾,裝修不裝修房子,星期天怎麼過,爺爺奶奶的生日怎麼過?涉及到更大的事情,可以和孩子商量:父母的工作、家庭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都可以讓孩子出出主意。讓孩子為某些事情做主,使孩子站到家長的角色上,這叫角色置換。
更具體的做法,請孩子在假日或星期天當一天家長,讓家長當一當孩子。這一天全部是孩子說了算,家長體會體會當孩子的感覺如何?如果你的孩子用你的方法來管理這個家,你舒服不舒服?
這樣有兩個好處。第一個,家長就知道了,當孩子的有哪些地方還不夠舒服,不夠自在,也知道過去自己當家長有哪些地方處理問題不合適。另一個好處,是讓孩子體會到了當家做主所需要的行為能力和心理素質。雙方都有收穫。
請孩子評判一下家長
角色置換法的第三個具體活動,就是請孩子評判一下家長。平常都是你評價孩子,找一個時間,非常誠懇地請孩子評價一下你,說說爸爸媽媽有什麼缺點,有什麼優點,爸爸媽媽在方方面面,哪兒做得好,哪兒做得不好。特別讓孩子評價一下爸爸媽媽形象設計得好嗎?在家庭教育中對待孩子的態度正確嗎?作為家長,你的創造力,你的智力,你的心理素質、強者素質,你的健康狀態,你的道德能力、道德涵養,和整個社會適應能力水平如何?讓他評價一下。評價家長,能夠給孩子帶來非常好的感覺。有時候也能給你帶來很好的感覺。
在我們的調查中,大多數孩子認為家長不理解自己,可是反過來,他們認為自己理解家長。無論你們相信與否,請實踐一下,讓孩子評價一下你。你會發現:一方面,你的有些優點,你的有些長處,有些好的品質,孩子很理解,他能夠欣賞你,這會讓你感動,會讓你得到開拓人生的力量;另一方面,可能你的不足之處,你的缺陷,你的人生弱點,孩子看得非常真切,當孩子以十分親切的口氣提出時,會讓你有所觸動。使你產生重塑自己的願望和決心。
向孩子請教問題
請孩子評價家長,在技術上還有一個做法,就是向孩子請教某些問題,請孩子幫助自己做某些事情。當一個家長,特別是那些比較能幹的家長向孩子請教某些問題的時候,你們會發現,孩子在這種時候的鄭重其事是你們意想不到的。他們會很努力地動腦筋想辦法。當你請孩子幫你做一件事的時候,雖然過去他習慣了你幫助他,可是當你需要他的時候,會大大激發孩子的責任心和關心他人的自豪感。
這對於孩子在未來社會中的成長是攸關重大的。
一個善於幫助孩子、善於指導孩子,同時又善於讓孩子幫助自己、善於向孩子請教,讓孩子指導自己的家長,是真正的好家長,真正聰明的家長,真正平等對待孩子的家長,真正尊重孩子創造力的家長。
四、愛心培育法
愛心,將最終成就孩子的未來
講到愛心,很多人覺得是陳詞濫調。現代社會到處都在講愛心,講得很多人已經忘記了愛心有多麼重要。當我們要求在家庭教育中培育孩子愛心的時候,如果不講清這裡真正的利害,可能會被認為是空洞的口號和說教。
愛心培育是攸關重大的,對孩子的未來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我們講出如下原因,希望家長們能夠警醒。
第一,有愛心的人是身心健康的人。
我們在生活中發現一個規律,身心健康的人容易對人有愛心。你今天身體特別好,精力特別好,情緒特別好,就願意去關心別人。反之,一個再有愛心的人,當他痛苦不堪地躺在病床上的時候,無暇去關心別人。身心健康是愛心的生理和心理基礎。反過來,充滿愛心能使人身心健康。
一個從小有愛心的人容易身心健康。你不培養孩子的愛心,實際上是剝奪了孩子身心健康的一個重要途徑。
第二,有愛心的人具有創造力。
文學藝術有這樣一個規律,創造在創造者有愛心的情況下能夠成倍出現。在一般的發明創造中,一個有愛心的人往往靈動活潑,狀態優良。一個人心情暴躁、狠毒、嫉妒、狹隘,這種人缺乏創造力。所以,培養孩子的愛心,同時等於培養孩子的創造力。
很多創造來自對人類的關心、愛心。比如醫學創造、科學創造、生物創造、心理學創造、文學創造,很多就是因為關心人類,關心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才有創造力。沒有愛心,哪來創造?
第三,愛心是人在社會生活中的一個魅力。
一個人,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當他(她)走向社會的時候,對周邊的人有愛心,這個人就有魅力,大家就喜歡他(她)。如果你的孩子有愛心,在未來就有了很多人緣、很多機會,在社會中才能暢通無阻。你不培養孩子的愛心,等於剝奪了孩子的魅力,使他不會微笑,不會愛別人,也不被別人所愛,他在未來的人生中就容易失敗。
第四,愛心是一個美德。
有愛心的人關心社會,關心他人,是有道德的人,是被社會普遍尊重的人。
第五,因為有愛心,就有了剛才所說的身心健康,有了創造力,有了魅力,有了美德,他才有更好的社會生存能力。他才具有對異性,對他人,對同學、朋友、同事,以及對整個社會更好的處置能力。沒有愛心,等於剝奪了這一切能力。
你現在不培養孩子的愛心,是想使孩子未來走什麼路?失敗之路嗎?不健康之路嗎?不自在之路嗎?所以,有愛心最終是成就孩子的未來。
培養孩子愛心的簡單方法
如何培養愛心?根本的原則就是在孩子身邊設置需要他照顧、愛護的對象,設置需要他照顧、愛護的弱者,使他有那種類似家長對待孩子的寬仁之心。
有比他小的孩子,小弟弟、小妹妹在身邊,這是需要他照顧、愛護的對象,一個比他還弱小的生命。他就有可能在你的引導下,產生照顧對方的愛心。
一個孩子,可以讓他去種一棵樹,養一盆花,可以讓他去養一個小動物。這個小動物,這個花草,就成了他能夠照顧、也需要他照顧關心的一個弱者、一個對象,他由此生出愛心。
第三,人沒有絕對的強弱之分。家長年齡大,就沒有弱的時候嗎?家長生病的時候,不舒服的時候,煩惱的時候,要給孩子照顧你、愛護你的機會。當我們自己的父母即孩子的爺爺奶奶不舒服的時候,不僅我們自己要照顧,還要啟發孩子這一輩去照顧爺爺奶奶,這也是調動孩子愛心的一種方式。
愛心就是通過這種具體的行為,通過讓孩子領會到自己能夠關心別人、照顧別人,能夠同情和關心比自己更軟弱的對象來實現的。
這就是愛心培育法。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