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臺灣舉行首場總統候選人辯論會,美國主要媒體對此並沒有熱心報導。最近,當被看好的現任總統馬英九競選連任的選情並不像原先想像的那樣順利時,北京對此突發情況顯得有些不知所措。而美國的主要媒體也開始將目光轉向這場即將於下個月到來的大選。
星期五,華盛頓郵報報導說,臺灣大選選戰雙方突然發生勢均力敵的狀況給北京敲響了警鐘。報導說,「中國的主要決策者們已經被與鄰國因領土爭端以及面臨美國宣布重返亞太地區搞得焦頭爛額,現在因突然發生的意外新原因感到驚慌:下月臺灣總統大選的結果並不確定。」報導說,2008年上臺的國民黨總統馬英九是北京政府比較喜歡的候選人,在他主導下臺灣與大陸建立了較熱絡的關係並實現了經濟上的直接聯繫,但是臺灣最近的民調顯示「為連任他正處於一場艱難的選戰中。」報導說,數月來,這場選戰被預計馬英九會輕易獲得連任。但現在,因為第三位候選人親民黨主席宋楚瑜的參選而使選戰變得不可預測。
臺灣最近的民調顯示,由於宋楚瑜分走了原本支持馬英九的票源,使得國民黨候選人馬英九與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之間變得旗鼓相當、勢均力敵,有的民調甚至認為蔡英文的支持率已經超過馬英九。
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的報導把馬英九選情吃緊歸咎於他對大陸方面過於遷就。報導說,馬英九建議簽署兩岸和平條約觸發了不希望改變「現狀」的選民的恐懼,並導致其在民調中落後。而華盛頓郵報也認為,馬英九因選民認為其朝著中共政府邁出的步伐「太接近太快」而使其選情受到傷害。
里奇伯格在北京寫的這篇報導說:「儘管對這一選情的轉變顯然很關切,但北京當局看上去不確定如何加以回應。」報導說,中國領導人和其他中國人很明顯表現出他們不喜歡民進黨總統候選人、民進黨主席蔡英文。
華盛頓郵報說:「但是中國領導人也很怕任何露骨的干預可能在臺灣選民中引起反彈。」報導說,「這意味著分析人士認為中國不可能再重複挑釁性的導彈試驗或中國總理朱鎔基2000年的警告。當時朱鹵莽地警告臺灣人不要‘衝動地去投票’」。
與此同時,華爾街日報11月23日報導,臺灣大選被廣泛視為是對馬英九緩和與中國關係作出努力的全民公決。美國政府很支持馬英九的政策。被認為主張臺灣獨立的前臺灣總統陳水扁執政期間推行的政策,曾將美國置於十分被動的地位。
華爾街日報說「分析人士說美國官員可能會通過一些小事情幫助馬英九,比如加快正在進行的為臺灣訪美免簽證作出的努力,同時又要試圖避免看上去像在干涉島內事務。」臺灣政府一直努力促使美國為臺灣提供臺灣人訪問美國免簽證的優惠。
華盛頓郵報說,此刻中國對蔡英文民調選情提升的主要回應看上去是在做一種代表馬英九的地區性投票動員,鼓勵住在大陸的1百萬臺灣人返回臺灣為馬英九投票。一家准政府級別的臺灣人聯誼會為住在大陸的臺灣人回臺灣參加大選投票提供打折往返機票。
報導還說,一些官員和與政府關係密切的學界人士已經悄悄地警告當局,如果蔡英文當選災難緊接著就會發生。
有幾位分析人士指出,民進黨蔡英文如果獲勝將標誌著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個人的挫折,他的關鍵遺產是改善了兩岸關係。但是觀察家也說,由於中國2012年將舉行領導人大換班的中共18大,最高層將把權力轉移給新一代領導人,因此北京當局可能不願意採取包括軍事對抗在內的任何可能有損這一權力改變的步驟。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研究教授金燦榮接受郵報採訪時說,「由於他們的換屆降臨,因此高層領導不願見到任何兩岸關係中的發生困難。」他說,「雖然他們想做些事情去影響選票,但他們不敢做任何事情,因為他們害怕出現反彈。」金燦榮說,兩岸關係緊張的唯一獲利者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因為出現新的可能的對抗時軍費預算就可以擴大。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美媒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