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日本街拍教父 愛打扮的都是窮人(組圖)

 2011-11-15 13:39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導語:1980年代,青木正一用相機記錄下倫敦街頭年輕人的穿著,印成雜誌在日本發行。1990年代,以原宿為中心的東京街頭時尚風起雲湧,青木正一開始把鏡頭對準身邊的年輕人。他把日本街頭時尚推向了世界,也樹立起一套被廣泛沿用至今的街拍格式。街拍網站風靡全球的當下,青木正一的三本街拍雜誌仍每月出版,並且不靠廣告賺錢。


日本街拍教父青木正一

不論你對日本街頭時尚抱有何種看法,應該都或多或少地看過幾張日本年輕人的街拍照片。有人從中獲得靈感,有人則抱著獵奇心態。但是,無可否認,這些衣著花哨古怪的年輕人,已經像櫻花、溫泉、歌舞伎一樣,成為日本的一個符號。

外國遊客凡是到了東京,尤其原宿一帶,相機裡總會留下幾個奇裝異服的陌生人。要是偏偏沒遇到,那麼可以去購買當月出版的《FRUiTS》——這本擁有13年歷史,遠銷歐美的日本老牌街拍雜誌就像東京土產一樣不容錯過。

2010年12月,外灘畫報記者在東京期間,專程拜訪了《FRUiTS》雜誌的編輯部,見到了它的主編和創始人,從事街拍30多年,有日本街拍教父之稱的青木正一,聽他細述東京街頭時尚的發展,以及日本年輕人穿衣趣味的變遷。


青木正一創辦的女性街拍雜誌《FRUiTS》

青木正一的工作室位於原宿一帶某條安靜的小道上,距離表參道上著名的Hills百貨不過5分鐘路程。但即便是經常在這塊東京潮流腹地活動的年輕 人,也要費點兒工夫才能找到。不過,這本來就是他們平常逛街的方式,那些最有趣的設計師店、古著店往往都藏在縱橫交錯的短小巷子裡,門面很小,也未必有門 牌號碼和醒目標識。

眼前的獨棟小樓外觀精緻且頗有設計感。底樓是一間較大的服裝店,二樓的一間單元便是工作室所在。我們按下門鈴的同時,樓道裡傳來腳步聲,一個身材瘦小,頭髮和鬍子花白,穿深色風衣和卡其褲的男人快步走來。他就是我們要拜訪的人。

55歲的青木先生貌不驚人,他那50平方米左右的工作室空間被好幾台電腦,一張凌亂的大會議桌,以及一箱箱堆疊起來的雜誌塞得滿滿噹噹,他的電腦桌面上也已經佈滿文件圖標。這位街拍教父看起來更像是一個忙得焦頭爛額的平面設計師。

目前,他擁有三本街拍月刊,除了最具國際知名度的女性街拍雜誌《FRUiTS》之外,還有男性街拍雜誌《TUNE》,以及歐美街拍雜誌《STREET》。編輯部成員連他一共4人。

現在,他已經很少親自上街拍照了,主要負責編輯統籌,擔任攝影師的是3個女孩,年紀都在25歲左右,擁有時尚類的教育背景,但都不是攝影科班出身。

「Nina,Gurigo,還有Tomoyo,她們都登上過《FRUiTS》。」青木先生說,他手下的攝影師換過好幾撥,她們都曾經是街拍型人。女性攝影師本來就更容易獲得陌生人的信任,更何況是「過來人」的身份。

採訪進行到一半時,結束了當天拍攝任務的Nina回來了。她很年輕,打扮得既不考究也不古怪,與攝影師的身份倒很符合。Nina與她的老闆一致 認為,她已經過了奇裝異服的年紀,從臺前轉向幕後是很自然的。「《FRUiTS》剛創刊那會兒,刊登的都是十八九歲的高中畢業生。後來,原宿時尚中堅分子 的年齡段不斷降低,許多都是初三、高一的學生。」青木先生說。

年輕女攝影師填補了街拍教父與街頭少年之間的代溝。當聊到「現在愛趕時髦的年輕人一般在打扮上花費多少時間和金錢,以及去哪兒購物」的話題時,他把問題直接拋給了Nina。

「我在出門前一般花1小時打扮。許多人還要久。要是覺得有一點不妥,哪怕已經出門也要回家換掉。」Nina認真地邊想邊說,「花錢方面的差異很大。五六萬日元很平常,花10萬買件夾克的也大有人在。有時,他們會把買了沒多久的衣服放到網上賣掉,再貼錢買新衣服。」

至於熱門購物場所,Nina直接翻出一本雜誌。這是他們編寫的《東京購物指南》特輯,每隔一兩年更新一次。書裡收錄的店舖全部來自登上《FRUiTS》和《TUNE》的時髦男女的推薦。

「穿著時髦是一件很難的事,我個人不是很在行。」青木先生說,他自己只在附近買買衣服。


青木正一的街拍

《FRUiTS》誕生於1997年——正值以原宿風格為代表的日本街頭文化的鼎盛時期——它記載了這場世紀末的狂歡,雜誌上的年輕人彷彿各色水果般新鮮可人。

「在那之前,什麼牌子流行,大家就都穿什麼。但是忽然之間,原宿自由了。在那兒,穿二手衣、擅長搭配,把頭髮染得五顏六色的人才算酷。引領潮流 的不過十幾二十人,每當他們發明瞭什麼新穿法,其他人就爭相效仿。於是,潮流先鋒們為了保持與眾不同,必須不斷翻出新花樣。」青木先生說,以天馬行空的疊 穿、混搭和色彩為特點的原宿風格就是這樣形成的。

《FRUiTS》不是一本典型的時尚雜誌,它更像一本攝影集。沒有大段文字,每張照片都放到整頁大小,只在底部配有一個小檔案,註明拍攝對象的 名字、年齡、職業,當日所穿的服裝品牌和出處,以及平日愛逛的店舖和街區。如今被街拍媒體廣泛採用的這種模式就是由青木先生樹立了。

他辦的三本雜誌都幾乎沒有廣告,這令它們在形式上更趨藝術化,具有收藏價值。由月刊內容精選彙編而成的日本街拍畫冊《Fresh Fruits》在國外不少藝術類書店裡都能買到。

作為第一個記錄日本街頭時尚的攝影師,青木正一的名字雖不像他的作品那樣廣為流傳。但是,如今世人心目中的「街拍」形式——即在城市背景下,街 頭型人直視鏡頭(偶爾也會故意別過頭去望天空)的正面全身照——的確源於《FRUiTS》。所以,許多人都認為「街拍就是日本人發明的」。

事實卻並非如此。1980年代中期,當時還是日本某電腦公司職員的青木正一去倫敦出差時,當地就已出現了街拍雜誌。正是倫敦蓬勃的街頭時尚促使他購買了人生中第一臺相機和攝影入門教材。

「1980年代的倫敦給我的感覺是,街上的年輕人看起來都很窮,卻都很喜歡打扮。他們儘管沒錢,還是會去一些二手店淘舊衣,搭配得很有趣。」他回憶道。而相比之下,當時的日本人穿得還很單調保守,也沒有專門報導街頭時尚的刊物。

「要是能把倫敦人的穿衣方式介紹到日本,或許會帶來改變。而且,我自己也很想永久記錄下這些‘街頭藝術’。」於是,在1985年,他創立了 《STREET》,薄薄一本雜誌裡都是他親自拍攝的倫敦街頭型人。雜誌在日本很快暢銷起來,一期能賣幾萬冊。5年內,他就完成了從電腦公司職員到兼職攝影 師,再到主編的轉變,開始雇佣其他攝影師為自己工作。

青木先生至今保存著幾本早期的《STREET》。看慣街拍的人翻開這些雜誌,定會眼前一亮。不光是因為30年前的倫敦街頭時尚本身,更特別的是照片的呈現方式。有的很模糊,有的只抓到某個瞬間或局部,即興化的創作別有一番詩意。

然而,它們又隱約似曾相識。讓人想起1978年起為《紐約時報》開闢街拍專欄「On the street」的老攝影記者BIll Cunningham,還有時下最紅的街拍博主情侶Scott Schuman和Garance Dor岢。

幾乎不關心時尚界動態的青木先生恐怕不知道這些。如今,他在26年前創辦的《STREET》依然每月出版,由巴黎、紐約、倫敦當地的攝影師傳回照片。與許多歐美街拍部落格一樣,拍攝對象中有許多是四肢細長的模特。

「我也考慮過做網站。」他坦言,身在雜誌業,總是時刻感到來自網路的壓力。可是,你真的很難想像一個連廣告都不屑刊登的雜誌社主編會與時俱進地開辦街拍部落格。「現在這樣賺不了什麼大錢。但是我喜歡這個工作,至少維持下去還是不成問題的。」青木先生說。

前幾年,他接受國外媒體採訪時,屢屢感嘆原宿時尚的活力不如從前。可如今,眼看日本經濟的不景氣讓時尚界越來越蕭條,工作室附近的小店一間間關 閉,他卻淡定地說,原宿街頭雖不像10多年前那般風起雲湧,年輕人整體的時尚素質卻大有進步。「我一直盡量保持著旁觀者和記錄者的身份。」他說。

他還透露,自己正打算重拾相機,因為很想拍下原宿的夜景,做成一本畫冊。「一定會很美。」他說。哪怕燈火漸闌珊。


青木正一的日本街拍

B=《外灘畫報》

A.S=青木正一(Aoki Shoichi)

B:你們通常在哪蹲點拍攝?

A.S:我們的拍攝地點集中在原宿這一帶,難得也會去一下涉谷。我們沒有特別固定的拍攝地點,大都是一邊走一邊尋找目標。另外,我們偶爾也刊登一些大阪的街拍。

B:怎樣才能登上你們的雜誌?你們挑選拍攝對象的標準是什麼?

A.S:如果你穿著個性時髦又經常在原宿街上逛來逛去的話,也許就會被他們叫住,要求拍照了吧。並不存在什麼具體的標準,基本上就是一眼看上去,穿著富有原創性但又不失整體感的、搭配水準比較高的人,就容易被選中。

B:那麼,凡是被拍過的人最終都能登上雜誌嗎?會不會被篩掉?

A.S:基本上,每個拍攝對象都會登上雜誌的。每個月有大約200人能登上我們的雜誌,因此平均下來,每天是拍7個人。

B:你們的拍攝要求會遭到對方拒絕嗎?

A.S:幾乎不會被拒絕,因為我們做的雜誌大家都知道,非常有人氣。

B:請描述一下你們每天的工作流程吧。

A.S:每天下午1點到6點之間,會有3個人上街拍照。現在我基本已經不再親自參與拍攝了,多半是留守在工作室做一些編輯工作,以及處理公司的 事情。拍攝工作結束後,他們會回到工作室,整理當天給拍攝對象做的一些問卷,把內容輸入到電腦裡。大概晚上7點左右,大家都能結束工作回家了,基本不加 班。

B:不少日本時尚雜誌都有街拍欄目,原宿一帶也總有大量街拍攝影師出沒,你們與同行一起工作時,怎樣避免不重複並且不受干擾?

A.S:干擾還談不上,我們基本是邊走邊尋找拍攝目標的。至於重複,我們剛拍攝過的人馬上又被其他攝影師攔下拍照,這種情況倒是經常發生!

B:對於那些每天都穿得很酷在你們眼前經過的年輕人,你們會反覆拍攝嗎?你們的雜誌有哪幾張熟面孔?

A.S:以前我們只做《FRUiTS》的時候,潮流的變化一度非常激烈,那些穿著最個性時髦的人往往會在幾個月後銷聲匿跡,好像再也不來原宿了 一樣,到底是什麼原因我也不清楚,也許是更換了工作。原宿最時髦的那批人就這樣變化無常。然而,最近這段時間裏,我覺得變化的腳步明顯放慢了,有些人會經 常被我們拍攝並刊登。

有的人被刊登過10次之多,名字我也記著,一個叫aki,還有一個叫maki,都是女孩。aki給人的感覺就是非常時髦的punk。maki的穿著搭配非常具有原創性,而且,在這種所謂「原宿風格」誕生之前,她就這麼穿了。

B:對於那些反覆拍攝過的對象,會不會已經心照不宣,甚至提前有所準備呢?

A.S:如果提前通知對方,對方也刻意地有所準備的話,時髦感也就消失了。我們還是堅持平時在街上遊走著尋找目標。

B:東京街頭時尚向來自成一格,而且還劃分為許多派系。至少,原宿和涉谷的風格就很不一樣。

A.S:以前的確有很多派系。比如,曾有很短的一段時間裏非常流行adidas條紋復古運動套裝,再佩戴像玩具一樣造型誇張、色彩鮮艷的配飾。後來,這類條紋運動套裝消失了,但誇張的配飾保留了下來,後來就形成了著名的「DECORA」風格。

但現在,派系的概念早已模糊。過去,「原宿女孩」和「涉谷女孩」絕不會成為朋友。涉谷的時尚可以概括為「受異性歡迎的打扮」,比較性感。原宿則 是更純粹的時髦和前衛。不過最近涉谷風格也越來越時髦了。總體來說,現在大家都追求個性,各種各樣的風格都有。比起劃分派系,還是追求原創性更重要。

B:與歐美相比,日本的街頭時尚似乎較少受到每一季潮流變化的影響。那麼,是什麼左右著原宿街頭時髦青年的穿衣風格?

A.S:在原宿,穿衣打扮與個人的地位、職業、愛好都不相關,也不是彰顯某種態度,或傳遞某種資訊的途徑。大家只是為了穿出自己覺得好看、有型的樣子,就這麼簡單。有的人因為喜歡打扮,會去找時尚相關的工作,更多的人會選擇不會影響自己追求時髦的工作。


青木正一

B:《FRUiTS》、《TUNE》、《STREET》這三本雜誌的發行量分別是多少?另外,你們的網站上也提供海外定購服務,如何兼顧本土和海外讀者的閱讀趣味呢?

A.S:發行量的話……因為也不是很大,所以還是暫時保密吧。我們並不直接涉足海外的發行,而是由一些出版商代理。我們雜誌的定位還是針對日本讀者的。

B:那麼,哪一本雜誌最有人氣?

A.S:應該是《FRUiTS》,因為對流行時尚感興趣的總是以年輕女孩居多吧。

B:《FRUiTS》並非你創辦的第一本街拍雜誌。最先問世的其實是《STREET》。

A.S:對,《STREET》在25年前就創立了,當時的日本還沒有所謂的街頭時尚,所以,我想把倫敦街頭人們的穿著記錄下來,介紹到日本。

B:人們心目中的日本街拍就是《FRUiTS》和《TUNE》上面刊登的那個樣子,這種風格可以說是由你樹立起來的。而《STREET》創刊初期的照片風格卻很不一樣。

A.S:那時的照片都是我一個人拍的,拍得其實比較隨意,注重一種抓拍感。因為我覺得,如果上前打個招呼,讓對方停下腳步後再拍,有些感覺就表現不出來了。

B:後來為什麼不再採用抓拍的方式了?

A.S:《STREET》創立的最初5年是我親自拍攝的,後來漸漸開始轉交給別人來拍,所以我個人的攝影風格就不再延續了。另一方面,隨著雜誌越來越出名,隨意的抓拍可能會造成不必要的麻煩,因此改變了拍攝方式。

《FRUiTS》我也親自拍了5年,但從一開始就是你們現在所看到的這種攝影風格:先和對方打過招呼再拍,拍攝對象直視鏡頭,從頭到腳的每一個細節都表現得一清二楚,同時還配有一個簡短的問卷式採訪。雜誌的版式很簡單,一頁一張照片,目錄冊的形式。

B:那麼,為什麼要劃分男女兩本刊物?

A.S:起先《FRUiTS》是不分性別的。後來「裡原宿」潮流興起了,東京街頭的時髦男青年一度都是裡原宿造型,我覺得不太有趣,所以把 《FRUiTS》變成了女性街拍雜誌。然後大約在7年前,東京街頭漸漸又出現了和裡原宿風格不同的男子時尚,於是我又創辦了這本專門刊登男性街拍的雜誌 《TUNE》。

B:《STREET》是一本歐美街拍雜誌,這些照片是由誰拍攝的?

A.S:《STREET》經常做城市特輯,主要集中在倫敦、巴黎、紐約三地,照片是當地一些相熟的攝影師或是一些自告奮勇的熱心人幫我們拍的, 人選並不固定。《STREET》以倫敦街拍居多,一方面我向來覺得倫敦非常時髦,我個人最喜歡倫敦。另一方面,倫敦的街頭時尚也很對日本人的胃口。

B:近年來街拍網站和部落格很受歡迎,你們是否感覺到壓力,有沒有想過向網站轉型?

A.S:我也考慮過做網站,如果真要做的話,我一定會想辦法把它做到最好。說到壓力,現在任何雜誌都會受到來自網路的壓力。我們的雜誌主要面向本土市場,而網站則可以面向世界,後者確實更容易做一些。

B:你們的雜誌裡幾乎看不見廣告,一直以來,你們都是靠銷售雜誌來盈利嗎?

A.S:其實登廣告是一件很難的事情,我沒有主動去開拓這方面的業務。因為登廣告的同時,也一定會被要求附帶刊登一些產品照片之類的,這樣會很 麻煩。我的注意力主要還是集中在介紹穿著時髦的年輕人。雜誌的盈利基本還是靠發行量,當然,這樣賺不了什麼大錢。但是我喜歡這個工作,至少維持下去還是不 成問題的。

来源:國際線上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