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唐代開創了開元盛世和貞觀之治,國力強盛,經濟繁榮,可以說是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這為文化的繁榮奠定了雄厚的經濟基礎。此外,國內各民族空前的融合以及國內外頻繁的交流也居功至偉。更重要的,唐代開明的文化政策和重視文人的態度,也為唐代文化的空前繁榮創造了最有力的氛圍。
首先,唐代文人受皇帝賞識、社會地位高。在唐代開元年間,就封孔子為文宣王,顏回被封為公、閔子到子夏這些個孔門賢人全部為侯,其他孔門弟子被封為伯。雖然有作秀的成分,但也充分證明唐代對文人的重視程度。另外在唐代,作為國家最高的文化部門翰林院,地位也是其他衙門不能比擬的。白樂天《渭村退居寄錢翰林》詩,敘述了翰林院與皇宮的親密關係,「分庭皆命婦,對院即儲皇」,可以和貴婦對座,和公主相近,見宮女裝束,用官妓陪酒,地位同「內相」,何其之高?又如文人書法家虞世南死後,唐太宗有天夜裡夢見他,第二天就讓人頒布詔書宣布天下,並且要求載入國史,說虞去世了一年多,皇帝回憶起他生前的美德,十分悲傷和惋惜,特決定在他家設立祭壇,選派五百僧人齋戒,並且為他塑雕像。文人地位可見一斑。唐代的一些開明皇帝善聽諫言,如魏徵、房玄齡、杜如海、姚崇、姚璟等,使文臣有了用武之地,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此外,唐代的文風相對較自由。《舊唐史·韓退之傳》記載,唐代大文學家韓愈認為,自前代各朝以來,做文章都拘泥於駢偶對句,使文章中的深層意蘊得不到發揚,因此他在文章表達思想和語言運用方面打破常規,自成一家,開創了文壇新體制,為後人效法。雖然招致了一些批評,但基本以譏諷嘲笑為主,並未遭受真正的阻力。可以說唐代的文化政策較為開放,文人們可以暢談自己的感想,自己的理念,不像有些朝代拘束那麼多。
再者,唐代文人仁途暢達。在唐代選拔人才主要標準有四條:第一是身體,要求身體相貌豐偉高大;第二是言談,要求言語辭令雄辯公正;第三是書寫,要求楷書遒勁剛美;第四是判狀,要求文辭條理優美通暢。通過吏部考選後,即可授予官職。可以看出,其中的三條都與文人相關,入仕的機會自然很大。
讓人驚喜的是,唐代的文人還老有所養。如開元和天寶年間,老年人特別是老年文人,年老後是可以封官的,六十以上到百歲以上,官職從縣丞到刺史不等。可以說開歷代的先河了。
時逢盛世,又遇開明的國策,唐代的文人是幸福的。在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之後,自我實現的願望自然變得強烈起來,文化氛圍日漸濃厚直至空前繁榮,出現了李白、杜甫、韓愈、柳宗元等這些彪炳史冊的大家,也就成了歷史的必然,不足為怪了。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唐代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