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投資者必須為自己的投資行為負責,而不是通過衝擊開發商來保障自己的投資收益。
房價大幅下挫之日,就是出現「維權」風波之時。2008年9月5日下午1點左右,萬科老業主聚集在杭州萬科位於世貿的辦公處,抗議萬科降價,現場打砸了售樓辦公室。
世上沒有只漲不跌的產品,投資品風險尤其大。當投資品價格下降時,受損的投資者理應為自己的投資失誤買單,而不是向商家索賠。
只有無良商家有意欺詐、契約不清、價格欺詐、虛假宣傳或者質量低劣,消費者或者投資者才能要求索賠,僅僅因為價格下降就打出維權的旗號,無異於對維權的褻瀆。規則對任何人都應該是公平的,既不能保護資金強勢一方,也不能出於民粹一味袒護相對弱勢一方。再說,開發商也有強弱之分,在房地產生產鏈條中,也有上中下游之分。當開發商遭遇資金瓶頸、市場寒流不得不降價促銷時,難道都是有意欺詐,都是對消費者權利的剝奪?消費者有公平消費權,投資者有公平投資權,商人也有市場定價權。
此輪房地產價格下降與2008年下半年相同,都是在緊縮政策下,房地產市場的弱勢表現。開發商與維權的業主心心相惜,他們絕不願意降價,一旦降價將出現老業主維權、新業主徘徊、市場預期下行種種不利局面,開發商降價乃政策倒逼之下為維持生存不得不然。
每次房地產泡沫崩潰,都是貨幣泡沫崩潰的結果。與2008年的緊縮相似,在房地產多米諾骨牌倒塌之前,出現激烈博弈,銀行、政府部門與房地產開發商之間互相較力。最終,實力不濟、現金流緊張的開發商遮遮掩掩,以促銷辦法拉開降價序幕。
投資者與業主到底爭取什麼權益?投資者要求房價維持在高位,相當於要求政府維持寬鬆的貨幣政策,相當於要求取消調控政策,於理無據,於情不合,對中國未來經濟有害,對買不起房的群體造成侵害。
我們可以對維權的業主抱以同情之心,他們中有的人傾半生心血買一套房,有的投資者成為接盤的最後一棒,但所有這些都不足以成為反對房價下挫的理由。每個人都不能以自己是不成熟的投資者為由,向社會要求賠償。如果說冤,購買次貸衍生品的投資者比他們更冤,但以香港市場而論,截至目前,購買雷曼迷你債券的投資者,只有生活困難的老年人獲得了折價賠償,而其他人不得不嚥下苦果。買者自負,是資本與貨幣市場的必然規則,否則所有的虧本者都可以找金融機構、房地產機構維權,而所有的金融機構、房地產機構都可以找央行與財政部維權,必然導致天下大亂。
只要政策不放鬆,房價尤其是以往上升過快的城市郊區樓盤將出現大幅下降趨勢,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拋盤,可惜有價無市。在轉折關口,溫州缺錢的企業主們首先退出樓市,而後拋售手中的樓盤。所謂「投資者逃離樓市,溫州房東急哭了」當然過甚其辭,但受迫於資金鏈緊張離開房地產市場,則是大勢所趨。
面對越來越多的樓市亂象,有關部門該怎麼辦,是裝聾作啞,還是未雨綢繆早作預備?在強調買者自負原則的同時,我們不得不進行深入反省,為什麼對房地產市場沒有統一規劃,為什麼坐視房地產成為最大宗的投資品種,為什麼讓房地產成為吸金器?
從2003年18號文發布開始,中國房地產市場每隔兩三年一調控,但每次調控都敵不住經濟增長的壓力而成為房價新一輪增長的起點。如2008年房地產因調控下挫,到2009年4月卻因貨幣寬鬆而直線上升,2009年因此成為樓市的黃金投資期。
政策的急劇變動,房地產的屢調屢升培養了一批投資敢死隊,他們不相信房價會降,他們不相信政府敢讓房價下降,更不相信貨幣泡沫會崩潰,更相信挺過嚴冬就是春天。這是政策陰陽臉導致的惡果。
現實是殘酷的,目前中國貨幣緊縮、經濟結構變化造成實體經濟下行與房地產價格下行,而貨幣局部泡沫導致原材料價格、日常消費品價格上升,中國經歷的是局部實體經濟坍塌與局部資本泡沫的坍塌。這次房地產調控基調不會發生變化,否則,房地產健康發展和中國經濟的繁榮都會變成大笑話。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葉檀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