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油價持續走低的情況下,發改委宣布下調成品油最高零售價格。對於成品油價16個月來的首次下調,公眾似乎並不領情。其理由是:國內油價一直是漲多跌少。
民眾的這種感受是有依據的:2008年6月20日,國際原油價格接近140美元,國內93號汽油的價格是每升6.2元;2009年7月28日,國際原油價格為70美元,幾乎腰斬一半,而國內93號汽油的價格是每升6.19元;今年10月9日的國際油價是80美元,而國內93號汽油的價格都已經站在7元之上,北京達到了每升7.61元。
對於上述說法,發改委並不同意。他們的理由是:在成品油調價操作中,每逢國內油價需上調時,考慮到對下遊行業影響以及通脹壓力,國家不僅適當控制調價幅度,還經常推遲調價時間;每逢國際市場油價大幅下跌時,國家即按當時國際市場油價與上一次調價時水平所對應的降幅及時下調國內成品油價格。
按照發改委的說法,他們對油價的上調其實還少調了,如果這種邏輯成立,那麼,我們現在用的93號汽油,早已經在每升8元以上了,而不是現在的7元多。那麼,問題出在哪裡?
發改委調整油價,依據的是他們制定的一個遊戲規則。2009年5月8日,國家發改委發布的《石油價格管理辦法(試行)》第六條規定,「當國際市場原油連續22個工作日移動平均價格變化超過4%時,可相應調整國內成品油價格。」從此開始,發改委對油價的調整有了一個基本的操作規程。但是,這個「22個工作日」規則有利於油價上調,而不利於油價下調。
油價的運行有一個規律,上漲的時候,穩紮穩打,一步一個腳印,一旦漲幅超過4%,油價上調就變得順理成章。而下跌的時候往往是急跌,跌幅迅速超過4%,民眾都覺得要調油價了,對不起,還沒有到22個工作日呢。等22個工作日快結束時,油價往往已經開始反彈,4%的跌幅又被吞噬掉一部分。於是,油價達不到下調的標準了。隨後,油價可能又大跌了,但這次跌和上次的跌幅不累積在一起計算,而是以「連續22個工作日」重新計算。簡言之,以前跌的白跌了!由此,導致國內油價下調機率很小。
這就是為什麼,國際原油價格在接近140美元時,與國際油價在70美元時,國內油價幾乎不變的原因。也就是說,這個「22個工作日」的遊戲規則其實是個非常「天才」的設計,它利用一個看似合理、公平的遊戲規則,製造了一個不公平的結果。
我覺得,這個遊戲規則應該修改一下:比如,把國際油價以10美元劃分為一個區間,與國內相應的油價對應,每當油價漲跌到一個新的區間,就採用新的價格。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公平。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時寒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