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週,北京召開了一個「中國網際網路大會」,據說大會的布局是:部級以上領導們坐在第一排、局級領導們坐在第二排,業界大佬們只能坐在第三排。發言的次序也是:先領導講話,然後在午飯前留下一些時段給了四位業界風雲人物,並稱之為「網際網路領袖」對話。
我本來以為,一個人如果被尊稱為「領袖」,那就應該得到領袖的待遇。比如有人開個「專欄寫手大會」,尊稱我為「專欄寫手領袖」,請我出席,那麼對不起,我一定要在前面講話,並且要給我足夠的時間。否則我即使不拂袖而去,也會大發牢騷,公開抱怨。但是「網際網路領袖」們受了這樣的待遇,卻似乎並不計較。至少我看網路視頻和後來的文字記錄,他們好像一點沒有表露出不快的神色。這有兩個可能:一是他們涵養好,比我好很多;二是他們真誠地覺得自己當不上「網際網路領袖」這個稱號,本來名不副實,也就不追求待遇了。
我比較傾向於第二個答案。坦率地說,這四位業界風雲人物,沒有一個夠資格稱為「網際網路領袖」。舉個例子,這四位中的一位,曾經是谷歌在中國的領軍人物。谷歌的創始人因為革命性地改變了搜索引擎的技術和廣告業務的模式,重塑了全球的網際網路,稱之為網際網路領袖當之無愧。但是這位谷歌中國的前領軍人物,他對全球網際網路做出了什麼革命性的貢獻呢?他對谷歌做出過什麼革命性的貢獻呢?難道是因為他創造性地發明瞭「因為當地……原因,部分……無法顯示」這個說法,從而成功地縮小了一種先進網際網路技術的應用範圍?再比如說另外一位,是新浪目前的掌門人,他掌管下的新浪微博因為短短兩年時間內突破了兩億用戶,被他本人誇讚為「現象級的應用」。好像他的確改變了網際網路,但是且慢,世界上還有一種叫「推特」的東西,是那玩意兒先改變網際網路的。微博不過是它的山寨版本,當然,是「現象級的山寨」。
我並非質疑上述業界領軍人物們的商業智慧。同是山寨,某些沿海地區的小作坊最好也只能做做「蘋栗平板電腦」或者「諾其亞手機」,而這幾位卻能做出年營收數億、數百億元的企業。我甚至也不是片面否定「山寨」這種商業模式。很多世界優秀企業都是靠模仿成功,更何況上述企業在模仿中也根據中國現實情況,做出了許多切合實際的創新。問題在於:上述模仿和創新都是在一個特殊的環境下進行的。中國有自己獨特的國情,中國的網路商業環境和國際網際網路商業環境是基本割裂的。最近一個統計數字就是,中國網際網路訪問量的96%侷限在境內,本土化程度在世界上排名第二,僅次於朝鮮。因此,上述國內業界領軍人物們的能力和智慧,並沒有得到真正國際意義上的商業實踐檢驗。誰知道呢,也許這些大佬們本來有能力做出一個國際性的企業,也許他們有能力創造出下一個「臉譜」,下一個「推特」,但是在中國的實際商業環境下,他們並沒有這個機會。他們命中注定不可能成為「網際網路領袖」,至多是中國這個地域性網路商業環境裡的帶頭人物。
這樣回頭看,我們對這個「中國網際網路大會」,或者說,「網際網路在中國的特色應用」大會,為什麼要讓政府官員坐在前兩排,並先發言,也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顯然,中國這個特別的網路商業環境,它的基本走向是掌握在政府官員手中的。至於業界大腕們,給他們些個「領袖」的虛銜,他們又豈敢當真?他們又怎會不知道自己的身家命脈其實是掌握在誰的手裡?
我唯一感到不解的是,既然中國的網路商業環境受政策潛在影響很大,對任何投資人來說,這都是一個顯見的風險,那麼,在場的幾位「領袖」為何對此隻字不提?只聽到他們對未來這個憧憬,那個展望,彷彿前景一片大好。當然,我理解這也是一個商業活動,幾位「領袖」們希望在這個場合盡力唱多相關產業,希望報喜不報憂,是可以理解的。某種意義上,我覺得網易的丁磊倒是給出了一個信號,他在這個所謂「網際網路」大會上大談特談他的養豬事業。我個人不負責任地解讀估計和丁磊的本意相去甚遠 是:眼下這種所謂的網際網路產業,還不如養豬。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現在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