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這樣的「度假」方式你受得了麼?(圖)

 2011-08-07 08:13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旅遊」和「度假」有區別麼?其實還是有的,只是這個差別有點不大容易用語言文字形容出來,有點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意思。

所謂「度假」和「旅遊」之辯,其實是個滿有趣的話題。當然,華人喜「旅遊」,美人喜「度假」,也不可太言之絕對。就好比人們所說「南人食米,北人食麵」,也不意味著說南人就不可以食麵,北人就不可以食米,只是個大概的愛好取向而已。

關於「旅遊」和「度假」的話題,其實牽扯到每個人熱衷的生活方式。中國人看老外,總會覺得老外的日子過得很是「滋潤」和「瀟灑」,不似中國人的生活好像永遠是被一個「忙」字佔據了一大半,另外的一小半也甩不掉一個「累」字。也難怪,「工作狂」好像是東方國家的一個共性,亞洲四小龍的經濟奇蹟哪個也離不開國民的辛勤工作,還不要說咱們一衣帶水的鄰邦日本,日本人工作起來更是帶著股不要命的勁頭,因此常常發生「過勞死」。

「旅遊」和「度假」的微妙差別就在這了。不管是「下車照相,上車睡覺」的趕場式旅遊,還是探索體驗式的背包客式旅遊,出門旅遊在國內或多或少總是件「累人、累身、累神」的事情。而所謂的「度假」,聽上去就好像是頗為西方上流社會的消遣手段,其實這或多或少是一種誤解。美國人的生活方式畢竟和中國人不同,相比之下,應該說美國人更善於把工作和生活區分開來。無關階層、無關窮富,一年到頭可以沒有「旅遊」,但卻不能不「度假」,這才是美國人能把生活過得有張有弛的關鍵。

簡單從學校生活說起。美國每年的兩個長假期,一個是暑假,另外一個就是聖誕節時候的寒假。忙了一整年的大學教授們會選擇這個時候出門度假,英文叫做 On Vacation。一般在這個時候,如果有事情給教授或是導師發郵件的話,在假期內得到郵件回覆的可能性基本為零。教授們或許會查看私人郵箱的信件,但是絕對不會去碰學校的公務郵箱,也許有的教授們通常還會在郵箱裡添加一個自動回覆的設置(On vacation email automatic reply),郵箱在收到郵件時會自動回覆說本人現在正在度假中等等。往往越是的名牌教授,便越是如此。一旦進入工作狀態,便兢兢業業,細心回答學生提出的疑難問題,一旦進入休假狀態,便兩耳不聞窗外事,公私分明的很,這就是美國的大學教授。

說到度假,也就不得不提一下恐怕是美國首創的房車。當年的賀歲片《不見不散》裡就有這樣的鏡頭,說葛優就買過一輛房車,裡面生活設施一應俱全,廚房、衛生間、客廳,麻雀雖小一應俱全。如果說紐約的摩天大樓代表美國的繁榮的話,那房車和牛仔就代表著美國人生活方式中最為傳統的一面——自由、瀟灑,無拘無束。在美國東部地區生活的人都知道,Interstate 95(95號州際公路)是美東地區的交通大動脈,從最北部的緬因州美加邊境上一直延伸到美國領土最東南端佛羅里達州的邁阿密,全長超過了3000公里。到了每年的冬天,在這條公路上就可以隨處可見各式各樣的房車,從北往南開,其實就是住在美國北部寒冷地帶的房車一族們移居到溫暖的南部地帶,形成了房車大遷徙的壯觀景象,也是I95公路上的一大景觀。美國人的隨性和瀟灑也透過房車遷徙呈現的淋漓盡致,這恐怕在中國人的眼裡看來,大概要算是近乎瘋狂的舉動了吧。

還有一次,筆者去麻省以南的 Connecticut(康州)朋友家一起過聖誕節。康州是美國森林覆蓋率最高的州之一,環境優美,也是全美有名的富人州。不少富翁們紛紛在康州購置別墅,每每到了聖誕節或是暑假的時候,就會有大批紐約華爾街高管們,或是華盛頓的高官們來到這裡休閑度假。我的這個朋友在一所全美有名的貴族高中教中文。這所高中建在山中,綠樹環繞,校園旁邊就是一片森林湖泊。校園的設施更是了不得,光網球場地就幾乎覆蓋了一座小山丘,校園內更是開闢了多個冰球場、橄欖球場、足球場等等,是名副其實的富人學校。

不過最有趣的還不是學校,而是這座學校附近的範圍內竟然沒有手機信號的覆蓋。問過了朋友才知道,原來不是電信公司不想在這個富人區內設置站點,而是這附近的住戶們聯合要求,堅決抵制通訊商的信號覆蓋這一地區。原因是住戶們認為,通訊網路、電磁信號會破壞這裡的自然環境,破壞他們「度假」的氣氛。如果有事情需要聯絡的話,請使用固定電話,至於手機這種「花花世界、紛紛擾擾」的「俗物」,對不起,立入禁止。這就是美國人的「度假」方式,如果放在國內,沒有手機、甚至沒有網路,這樣的「度假」方式你受得了麼?

来源:美加旅行資訊網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