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南音生南國 曲曲寄深情(圖)

 2011-07-21 13:3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泉州南音 (圖片來源: 網路)

還未到泉州,朋友就打電話來再三叮囑我說,到了泉州,一定要去聽一聽南音彈唱表演,要不就枉為此行了!

我本孤陋寡聞,不知何謂南音?後來我才瞭解到。泉州有「四南」——南音、南戲、南拳和南建築,泉州南音又被閩南人稱之為「南曲、南樂、管弦」,是泉州傳統民樂,據說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它隨著閩南人的祖先從中原遷徙而來,保存了部分唐代宮廷音樂的餘韻,後來又吸收了宋詞元曲、昆腔、弋陽腔、青陽腔、潮調、佛曲的因子,並與閩南民間音樂交相融合而自成一格。數百年來,由於地理上的偏遠和封閉,南音得以保持自己獨特的聲腔風格。目前,泉州和廈門各有一個官方南音社。除此之外,都是民間自發組織的,他們更多地被稱為南樂社或者南劇社。據說,今日泉州還存留著300多個這樣的組織。

南音曲調優美典雅,情韻深沉,雅俗共賞,不僅深為閩南僑鄉人民和海外同胞所鍾愛,也贏得各界人士的讚譽。2003年泉州師院創辦音樂學(南音方向)本科專業成為南音史上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2005年泉州南音正式列入文化部確定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人類非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006年5月,經中國國務院批准,南音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國外,南音被譽為「東方古典藝術的珍品」、「中國音樂史上的活化石」、「中國民族音樂的根」。著名音樂家呂驥賦詩說:「幽蘭生八閩,清香飄四海。妙音傳絕響,情連千里外。」(《詠南音》)「八閩南曲寄絕響,海峽兩岸盼親人。何時共唱團圓曲,建設祖國不離分。」(《祝龍年南音大會唱成功》)在首屆泉州南音節上,時任福建省委書記項南也曾贈詩:「南音生南國,曲曲寄深情。海內尋故舊,泉城有知音。」

瞭解了南音的歷史後,我開始盼望著夜晚快點來臨,可是當我走進泉州市文化宮南音樂社的時候,南音彈唱表演還沒有開始。
泉州市文化宮南音社從1978年開始恢復了露天演出,現在每年大概演出400場。唱臺就在馬路邊,簡單的搭棚裡,演員們正忙碌著做準備,他們都很年輕,有的看起來還不到二十歲。可以容納百號人的場子裡,散坐著一些聽眾,多是些上了年紀的老人。南音樂社的工作人員給每個聽眾發了把蒲扇,並給每個聽眾沏了杯茶。趁著南音還沒開始表演,我便跟工作人員閒聊了幾句。她告訴我說,平時南音樂社都是露天演出的,如果碰上下雨的天氣,樂團便會停止表演。她還說,南音樂社的活動經費主要靠社會人士捐助,樂社裡的演員都是一些業餘的志願愛好者,白天他們一般都要出去工作,只有到了晚上,他們才時間集中起來參加演出,他們的報酬也是來自社會的捐贈。

就在我和工作人員閒聊的當兒,南音彈唱表演開始了。白色的燈光照亮了黑夜中的塵土,演員陸續登場了,舞臺右側的柱子也打出滾動的仿宋字幕。舞臺左右各坐兩人,中間站著一個。左手的一男一女,男的彈三弦,女的撥琵琶,那女子皓齒欲露未露,烏眸欲隱未隱,那天賦之麗質,修煉之素養,雖未著一聲,卻在眉眼唇齒間盡泄風流;右手的一女一男,女的拉二弦,男的吹洞簫;中間還站著一個年輕的小生,手持雲板,通身白衣,素雅而俊逸。

看其形,彈三弦,撥琵琶,吹洞簫,拍雲板;聽其聲,洞簫咽咽訴訴,千回百轉。霎時,那如怨如慕如絲如縷的聲音,猶如南國夏夜的玉蘭花香,一陣陣沁入人們的心田,讓人如痴如醉。聽說,中國歌劇舞劇院副院長、劇作家黃奇石回到故鄉泉州觀賞少年南音彈唱表演,深為激動迷醉,便寫了一段散文:「聽著那久違的故鄉的南曲,聽著令人迴腸蕩氣的清婉的古調,尤其是聽著純真甜美、稚氣十足的童聲,我恍如置身仙境,頓時覺得自己的心胸被音樂的泉水清洗了一番。」我雖沒有黃先生那樣的故鄉情節,只是一個匆匆過客,但是坐在古色古香的八仙桌旁,一邊品茶,一邊聽著優雅的南音,能夠如古代文人雅士般品茗看戲,享此雅緻,我還是頭一次。

搭棚裡是如泣如訴的南音,棚外是喧囂的車流,耀眼的燈光下揮散著某些複雜的情緒,我開始慢慢明白朋友電話中的意思了。

来源:中國文明網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