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記者萬厚德綜合報導】臺灣駐香港、澳門官方機構7月更名為「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與此前名稱相較,位階拉高不少,但也引發在野人士對臺灣或遭「港澳化 」的憂慮。分析家也指出,港澳機構的名稱升級,似乎是呼應北京學者不久前再度拋出的「一國兩府」主張,對此,臺灣領導人認為「都可以談」,中國當局則表示這只是學者的個人觀點,「試水溫」的氛圍濃厚。美國學者則認為,一切玄機盡藏細節中。
臺灣與香港、澳門關係有了重大變化,7月起駐港澳官方機構更名為「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有別於臺港原先的「中華旅行社」,與臺澳的「駐澳門臺北貿易旅遊辦事處」。地位的提升,讓臺灣執政當局頗為振奮,但態度上則顯得低調節制。臺灣領導人馬英九表示,港澳過去在很多方面非常謹慎保守,幾乎不存在官方聯繫關係,這次機構更名不只是名稱的形式,還包括地位的提升,功能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尊嚴的保障,的確是臺港澳關係45年來最大的突破,這和他「互不承認主權,互不否認治權」的主張是一致的。
臺港澳間,半個多世紀以來沒有官式往來,去年才有司級官員互訪,三地互設辦事機構議題一年前提出,經過8個月的磋商才獲致結果。不過細看內容,港府態度相較保守得多,只說決定年內在臺灣成立「香港經濟貿易文化辦事處」,沒有細節;澳門政府發言人則說,辦事處屬局級部門,並已訂定10至15名工作人員的編製,行政長官將適時公布人選,顯然已有腹案。分析認為,這與曾蔭權一切向北京看齊的唯諾個性有關。
有評論指出,臺灣駐港機構更名一事其實已經拖了多年,這是港府政策執行的問題,香港在對臺重大事務上,跳不出北京指引的範圍。至於執行的靈活度,則須看負責官員的勇氣和膽量是否足夠。
引發臺灣遭港澳化憂慮
據傳,這次臺港澳關係的重大變化是習近平接管港澳事務後的推動下所促成。自香港和澳門先後回歸中國,兩地政府當局因有「錢七條」之限,視臺港、臺澳關係為雷池。香港回歸前二年,錢其琛宣布處理香港涉臺問題的七條基本原則和政策,也適用後來的澳門。按照「錢七條」規定,港澳與臺灣進行的官方往來、商談、簽署協議和設立機構,屬於兩岸關係的範疇,須報北京批准。而自習近平主管港澳事務之後,力主港澳與臺灣有良好的互動關係,方促成此一關係發展。
不過這次更名遭到新臺灣國策智庫執行長羅致政的批評,指臺灣地位或將因此「港澳化」,可能波及臺灣在非邦交國的駐外館處地位。他警告說,北京恐以此模式推動臺灣在非邦交國機構的「改名」,羅致政認為,若是這樣,就不是突破,而是豬羊變色,這不是臺灣在港澳機構的地位提升,而是被拉到與港澳地位一樣的低,像香港駐上海的辦事處也稱類似的「香港特區政府駐上海經濟貿易辦事處」,這結果將是徹底的港澳化。
臺灣在野人士的擔心也不是沒有原由。北京清華大學教授楚樹龍,無視大陸官方過去強烈反對「一國兩府」的態度,近日在華府智庫布魯金斯研究院撰文,第三度重提「一國兩府」概念,主張兩岸若展開政治談判,應協議維持「一中各表」的台海現狀,進而相互接受、承認對方是「一個中國」之內的「中央政府」。此一論點,中國當局竟然未做回應,並隨後宣告臺港澳名稱「升級」,進而引發臺灣民間對「兩岸統一」議題的聯想與朝野爭議。
不談主權談治權 民主不到位都是空談
臺灣民進黨立院黨團表示,「一國兩府」的說法是化妝後的統戰;國民黨立院黨團書記長謝國梁也認為,這種說法與臺灣民眾的期待有很大落差,而同為國民黨的林郁方立委也認為,真正要解決兩岸的歧異,必須靠中國民主化到一個階段。不過臺灣領導人馬英九則表示,「互不承認主權,互不否認治權」,才是一個穩當的做法,「我覺得可以談,可以討論。」
楚樹龍指出,目前「一個中國」政治現狀是靠兩岸各自片面決定,任何一方隨時都有可能改變現狀。因此,即使國民黨勝出,但兩岸關係要從「九二共識」再向前推進將很困難,甚至幾乎不可能;若是明年臺灣總統大選民進黨獲勝,兩岸關係更可能停滯不前;因此,楚樹龍主張,兩岸應該接受目前兩個對等政府的現實,以對待正常政府的方式,稱呼對方的領袖及官員。楚樹龍還說,「在兩個政府相互承認時,不必拘泥於誰是中央、誰是地方,不必討論。這是以後的事。」楚樹龍在後續的採訪中強調,一但馬贏得大選,兩岸關係政治問題的部分就不能不談,而這段談話也難免讓人有「從外圍試水溫」的聯想。
臺灣民進黨立委高志鵬認為,與中國高層關係密切的楚樹龍的說法,是典型中國學者進行的文宣戰、意識型態統戰。「一國兩府」說法終究仍在一中架構下,是請君入瓮,若馬願意接受,無疑是自我矮化,進入中國的陷阱,因為各國唯一承認的還是中國政府。
國民黨籍立委林郁方則表示,目前能做的就是維持現狀,兩岸應不斷透過交流、對話來消除敵意,在經濟上共存、共贏,在軍事上,則彼此減少衝突可能性。林郁方認為,真正要解決兩岸的歧異,必須靠中國民主化到一個階段,人民可以當家作主,中國政府完全民主,兩岸之間在政治上的歧見才可望消除。
中央警官教授董立文也認為,一個不能善待自己人民的制度,如何去統一兩岸?持續對異議人士的打壓,只會增加臺灣人民的疑慮與反感,這根本上是不利於兩岸進一步的政治談判。
至於臺灣領導人馬英九則強調「互不承認主權,互不否認治權」的一貫主張,認為兩岸無需在主權上多談,但應該認同雙方的治權,而這也呼應了楚樹龍的說法。他表示,主權是兩岸核心問題,短期根本不容易解決,但他認為,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可找出兩岸和平解決爭端的方式,只是「這個階段可能很長,沒有辦法現在就預測要多少年」。他強調,在時機尚未成熟前,保持現況,維持繁榮是最佳解決方案。不過評論認為,馬英九的這番陳述,旨在化解民進黨對他「躁進統一」的批判。
未來趨勢 多方看空
雖然楚樹龍認為,馬如果明年連任,兩岸將無法避談政治議題,但是多位學者對明年臺灣總統選舉後兩岸關係發展的前景不表樂觀。
在一場由卡內基和平基金會與臺灣政大所舉辦兩岸關係研討會上,哈佛大學研究員戈迪溫表示,馬政府和中國協商的基礎,也就是所謂的「九二共識,一中各表」,是一個不存在的迷思,雙方只是在一個不穩定的基礎上維持一個彼此雖不滿意,但可接受的現狀,這種現狀本身就不穩定,而兩岸目前正處於這種危險的現狀中。
臺灣政大國關中心研究員丁樹範認為,明年總統選舉民進黨得票數必定會增加,國民黨難以維持立法院過半席次,因此無論輸贏,從臺灣內部權力結構來分析,馬英九將受到牽制,兩岸關係也難以再有突破。而蔡英文若是勝出,中國必定會對她有一段觀望時期,在兩岸交流上不會如對馬英九般作出更多讓利。
美國國家戰爭學院教授瓦特森(Cynthia Watson)也不表樂觀。她說,兩岸對彼此的最終目標無法妥協,臺灣想要維持自治的現狀不一定能夠長期持續,臺灣希望通過兩岸交流逐漸影響北京對臺灣的政策,這種想法也過於一廂情願。
儘管多方對兩岸在2012年的關係發展上並不看好,但兩岸領導階層仍舊醞釀著選後的政治對話氛圍。對於楚樹龍的主張,中國當局至今未予評論,國務院對台辦發言人僅表示,這只是學者的個人觀點,並重申一個中國的一貫主張。評論指出,從後續的發展觀察,與其說是楚樹龍拋出「一國兩府」的觀點,倒不如說是中國高層來的真切。自2000年起,北京的基本定調就是,「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什麼都可以談」,這暗示「一國兩府」並沒有被排除在大陸可接受的統一模式之列。
美國華盛頓智庫傳統基金會亞洲研究中心主任沃爾特.洛曼(Walter Lohman)認為,兩岸關係要用什麼模式決定,在進行政治會談的時候,應該是由有關各造自行決定。只要是臺灣人民通過民主過程討論,並且同意這個模式,就沒有問題。但從分析上來說,「玄機是在細節中」。沃爾特對此並未做進一步的說明,不過評論指出,對於一中的解釋、兩府的內容認定都有不小的空間,同時,兩岸民間的往來日趨密切,「以民促官」的趨勢更為明顯,而ECFA的15項協定,也已具有法律定位,這都逐漸形成了兩岸未來政治格局的框架,中間的「玄機 」也就不言可喻了。
- 關鍵字搜索:
- 臺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