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去年網站總數下降四成 與網控無關?

 2011-07-15 23:11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中國官方智庫社科院日前發布的2011年《新媒體藍皮書》透露,中國已成為全球新媒體用戶最多的國家。同時,中國網站總數比上一年下降41%但藍皮書執行主編表示,這與中國的網路言論自由無關。

中國社會科學院7月12號在北京發布社2011年《新媒體藍皮書》。藍皮書指出,2010年全球網際網路網民已突破20億、手機用戶超過50億。中國網際網路網民去年底達到4.57億,較10年前增長近20倍,手機用戶近9億,中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全球新媒體用戶第一大國。根據網際網路世界數據中心 2010年6月的統計,中文語種網民自2000年至2010年增長率達到1277%,目前僅少於英語網民(5.37億),中文成為全球網際網路的第二大語種。藍皮書的數據還顯示,中國去年的網際網路站總數為191萬個,比2009年的323萬個減少了132萬個。這是中國網際網路站年度總數第一次下降,降幅高達41%。但同時,去年中國網頁數量達到600億個,比2009年增長78.6%。

中國《南方都市報》的報導說,對此,藍皮書執行主編、社科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副研究員劉瑞生解釋,中國網站數量的減少與官方控制網路言論自由無關。他認為,其原因在於:一金融危機的態勢使不能形成盈利模式的網站退出了市場;其次是,中國網站的建網、運營都需要遵循法律規定,為了淨化網路空間,近年來因整治網 絡淫穢色情也關閉了一些非法網站。他強調,「中國網際網路言論自由度非常高,近年來因言論尺度而被關閉的網站非常之少。」

但關注中國網路自由的人士卻指出,實際上,中國當局對網際網路的控制一直很嚴格,除了對國內網站進行嚴密審查和控制外,還方封鎖一些海外的網站和信息。網際網路上敏感字詞一律被迅速刪除;此外,許多海外的新聞網站和類似Facebook,Youtube等社交網站也都被中國當局屏蔽。中國還有巨大的網路防火牆等,這些都顯示了中國政府打壓網站的嚴厲程度。

在美國的原中文網刊《大參考》主編李洪寬指出,金融危機可能導致一部分中國網際網路網站關閉,但有很多網站是因為政治上不符合中國當局的意圖而被關閉的:

「國外有版權的制約。中國是由於政治敏感度的制約。中共它用無數各種各樣的東西,這不准,那不准,沒法掌握。這是一個相當大的壓力。維持一個網站即要讓訪問者覺得有意思,值得看,又不能觸犯了共產黨的條條框框,數不清,道不明的規章制度。所以網站的經營是比較困難。如果說網站被關掉,這一點不奇怪。中國也有經濟上的問 題,因為辦一個網站,基本的你得維持,你要是不賺錢的話,你得有錢燒啊。但中國更大的一個問題是政策的規章制度太多。辦網站要辦各種的證件,要蓋無數的共產黨的章,這些章都不太好弄,所以說比較麻煩。在中國經營網站的成本涉及到制度上的浪費,比海外的比重要高得多。」

中國社科院的藍皮書還對1998-2010年間中國210起重大輿論事件進行了研究,結果顯示,網路輿論事件最關注的問題是:政府官員的執政問題與民生問題。政府管理階層的貪污腐敗、生活作風和工作作風問題是2010年 網民關注的重點。這些問題常牽涉到普通百姓最敏感的神經,稍有不公,容易引起群情激憤。其中,警民對抗、房屋拆遷問題,是最容易引起網路輿論關注的焦點與 熱點。藍皮書指出,警民對抗與房屋拆遷問題在整個網路輿論事件中有擴大發展的趨勢,對政府與警察的公信力和形象產生了消極影響。
因此,當局行政執法的公正性,網民道德水平的提升,都應受到高度重視。

美國民間機構「勞改基金會」的楊莉藜指出,雖然中國政府對網際網路也進行多種監控,但老百姓還是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在網上發表看法,或曝光官員腐敗醜聞:

「網際網路在中國的出現相對於其它的媒體來說,門檻低、成本低。所以它是普通民眾樂於選擇的一種表達方式。網際網路是送給中國人的最好的禮物;是送給所有的失去知情權力和表達權力民眾的最好的禮物。網際網路在中國的普及率是相當得高,雖然政府也花了很多的功夫去控制。但總體來說,它的內部控制不像對海外網站的控制那麼嚴格。因為中國有這麼多的網民,就是作為一個區域網,它的力量也是不可低估的。」

藍皮書認為,網路媒體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不僅在網路輿論事件發展中起到重要的主導作用,而且在推進事件圓滿解決方面的正向作用也十分突出。研究顯示,網路輿論在67%的事件中起到了推動問題解決的正面積極作用。

来源:自由亞洲電臺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