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香港猩紅熱致兩幼童身亡 抗生素失效(圖)

 2011-06-26 23:57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袁國勇(左)表示,猩紅熱致病的甲類鏈球菌,對抗生素有抗藥性的比率由過去的1至3成急增至6成。

猩紅熱肆虐香港,今年至今已累積564宗個案,5間學校爆發疫情,奪去兩名幼童的性命。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系主任袁國勇日前指出,港大解構引致猩紅熱的甲類鏈球菌後發現,病菌的抗藥性比率上升1倍達60%,令抗生素失藥效,而且變種「惡菌」更容易繁殖和傳播。他呼籲病人及醫生切勿濫用抗生素,以免細菌抗藥性進一步惡化。

猩紅熱抗藥性急增

袁國勇昨日表示,今年是香港猩紅熱4年一次的高發期,但疫情十分不尋常。引致猩紅熱的甲類鏈球菌,呈抗藥性的比率由過往10%至30%,急增至60%,即60%甲類鏈球菌對抗生素失效,變得更難醫治。

他又表示,香港以往的猩紅熱個案以M1型及M12型佔20%至30%,今年M12型卻佔一半。早前病逝的兩名幼童也分別患M1型及M12型病菌。

袁國勇指出,港大解構細菌的基因圖譜後,發現出現基因「洗牌」,M12型甲類鏈球菌有3%基因排序已經改變,導致細菌更易傳播。他表示,在1900萬個基因組別中,有64萬個已經改變,是導致抗藥性的主因,另外表面細菌抗原改變,亦令細菌更易在人類皮膚表層或喉嚨繁殖,而且更易黏附器官,傳播得更快,加重今年疫情。

疲倦發燒征 狀類似流感

細菌變種與濫用抗生素有莫大關係,袁國勇呼籲醫生及市民不要濫用抗生素,由於猩紅熱和流感的徵狀非常相似,例如發燒、疲倦徵狀,都是流感與猩紅熱的共同徵狀,但如果發燒加上出疹,就有可能是猩紅熱。

袁國勇還建議醫生先觀察病人是否持續高燒、喉嚨是否發紅,倘沒有有關病徵便不應處方抗生素,「若病人求診時已發高燒,可以做測試,檢查喉嚨有沒有甲類鏈球菌抗原,有的話才處方抗生素」。

針對猩紅熱疫情,香港醫管局已由前日起,對出現皮膚及喉嚨感染等徵狀的病人抽取樣本化驗,加強監控病菌散佈和變種情況。

来源:中國廣播網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