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戰「志願軍」入朝初期用了三野的宋時輪九兵團和四野的鄧華十四兵團,這是三野和四野最強的縱隊組成的兵團,每個師都是加強一個團,每個軍加強一個師。基本就是共軍拿得出手的全部家當了,都是共軍一等一的部隊,剩下在國內基本就是二流。五次戰役後,基本都打殘了,兵員補充都是編製的2-3倍。
林彪比老毛更清楚,韓戰是個大賭博,搞不好共軍就全軍覆沒,和李自成的事差不多。其實共軍韓戰後就已經全軍覆沒了,番號還保留,但都是新兵,精銳都拚光了。如果當時國軍打過來,共軍不一定擋得住。
附錄:
網文:抗美援朝戰爭5次戰役後是否感到了精銳損失慘重?
「志願軍」入朝發起第一次戰役時參戰的有13兵團第38/39/40/42/50/66軍。注意:四野四大主力就是38、39、40和43軍,13兵團基本是四野一等主力。其餘44/45軍駐防廣東,48軍歸了贛西南軍區,49軍歸了廣西軍區,剿匪任務也重。現存的42軍在遼瀋戰役前才由遼南、遼東解放區的地方部隊升級組成。
第二次戰役時參戰的有38/39軍/40軍/42軍/50軍/66軍,9兵團第20(加89師)/26(加88師)/27軍(加94師)。由於凍傷,9兵團損失嚴重,基本失去戰鬥力。注意:9兵團基本是三野一等主力,三野其餘主力還有23、24、28軍(「解放戰爭」中在大仗惡仗中擔當過重任的),要兼顧台海和華東防務。
第三次戰役時參戰的有第38/39/40/42/50/66軍,13兵團奮力再戰。
第四次戰役時參戰的有第38/39/40/42/50/66軍,13兵團奮力再再戰。進攻砥平裡受挫,各軍損失比較大,特別是第二階段中38/50軍漢江南運動防禦,損失很重。至此,四野13兵團已元氣大傷。
第五次戰役時參戰的有第39/40軍,第3兵團第12/15/60軍,第19兵團第63/64/65軍,第9兵團第20/26/27軍。注意:第9兵團又上陣,39/40軍也得到國內兵員補充,但新兵多,戰力能否與「解放戰爭」中比呢?再注意:華北野的幾個軍兵敗如山倒,只提到63軍最後拚死阻擊時有亮點。
其時,一野在西北新疆方向,一野的戰力也不能與三野四野比與美軍抗衡(畢竟沒有與國民黨軍5大主力打過)。二野在晚解放的西南,雲南殘敵和西藏,任務比較重。
考慮:統帥部有沒有精銳損失殆盡的感覺?還有幾個如13兵團/9兵團那樣過硬的軍可用?
請教:如你統籌,國內幾個軍當如何部署?------當然,實際上第47/15/67/68/23/24軍增調入朝。問題是如果你是統帥部參謀來擺佈70個軍(除去幾個缺編的,幾個起義編成的,幾個地方部隊剛上升的,主要是「解放戰爭」中在大仗惡仗中擔當過重任的軍),是否感到了精銳不足,如朝鮮需要再增調,是否仍有餘裕?
- 關鍵字搜索:
- 韓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