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下跌,有利於中國降低這些商品進口成本,緩解目前高企的通脹壓力。特別是如果國際原油價格快速下跌,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調整如仍持續並讓其價格回歸理性,能減輕人民幣升值壓力。但是,需要重新評估國內金融市場及金融體系的風險與國內房地產泡沫的風險,儘可能降低潛在的全球系統性風險爆發對國內市場的影響。
5月第一週,全球金融市場出現了前所未有的震盪。5月6日,由於美元反彈、銀價暴跌,市場對大宗商品的悲觀情緒持續升溫,以至連續恐慌性甩賣,金、銀、銅和石油價格全線下滑。當天黃金期貨跌穿1,500美元關口,現貨金連跌5日,一度低見1,462美元。白銀期貨亦曾下跌至34.07美元,一週累計下挫逾25%以上,創下1975年以來的最大單周跌幅。紐約原油價格由每桶115美元跌到98美元,跌幅逾15%。由24種大宗商品組成的標普高盛大宗商品指數(Standard & Poors GSCI)下跌6.52%,創下2008年金融危機來最大單日跌幅,上週以來跌幅超過10%。追蹤一籃子大宗商品的Reuters-Jefferies大宗商品期貨價格指數亦下跌3.9%,為兩年來最大跌幅。
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為何會突然狂瀉,在多少程度上與拉丹之死相關?是美國就業數據不佳還是歐洲央行行長特里謝議息言論所刺激?或者是其他重大事件發生?特別是全球金融市場風險的潛在源頭在哪裡?是外部事件還是當前國際金融市場本身之原因?是否意味著新的一場金融危機即將爆發?如果是這樣,那對中國的經濟及市場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對此我們應做些什麼?
筆者的看法是,上週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狂瀉,並非與外部事件有多少關聯,完全是全球快速流動的十幾萬億美元「熱錢」的投資者意識到國際金融市場的條件將發生根本性變化,預期突然逆轉的緣故。
從2008年9月美國金融危機以來,各國新一輪救市政策導致大量資金湧流向各種資產,致使近兩三年來全球資產價格快速飆升。只不過,中國從銀行體系湧流出來的資金流向房地產市場,而歐美國家湧流出來的資金則流向各種資源類產品、資源類持續豐富的國家貨幣及新興市場的股市等。尤其是在全球對沖基金的推波助瀾下,這些湧動的「熱錢」藉助於一個又一個故事(比如地緣政治、債務評級、央行議息言論等),把石油、黃金、白銀,以及全球各種大宗商品的價格推向了一個又一個高度。油價在兩三年內上漲近4倍(由每桶33美元上升到115美元),黃金及白銀的價格上漲了十幾倍。
這兩三年來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快速飆升,並非因為市場供求關係有根本變化而導致產品嚴重短缺;也不是金融危機後全球經濟出現V字反彈而對這些產品需求突增,這些商品早就不是日常所指的最終消費品,而成了完全的金融投資品。作為資源類商品,無論如何緊缺,如果僅是最終消費品,其消費需求肯定是有限的,價格只會隨市場供求關係而定,價格波動有限。但當前的這些資源類商品已不是作為最終消費的商品,而是已金融化、期貨化或貨幣化的投資產品。其定價基礎、價格運作方式、市場供求關係都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其價格完全取消投資者預期,而投資者預期又取決於市場的金融條件及投資者心理狀態。
金融危機之後,為了保證經濟不出現上世紀30年代那樣的大蕭條,各國政府紛紛採取過度的救市政策。在美國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下,投資者不僅認為美國過度印鈔票會使美元快速貶值,而且過度使用利差交易工具會讓美元流動性大量迅速流向非美元市場,全球以美元計價的大宗商品的價格快速上升,而且全球金融市場流動性氾濫也成了炒高大宗商品價格有力的工具。在這種情況下,全球大宗商品的價格焉能不快速飆升?其市場泡沫豈能不迅速吹大?
但是,只要國際金融市場這種融資條件改變(比如交易所大宗商品期貨保證金提高、美元弱勢改變),以及市場都認為這些資源類商品泡沫過大(巴菲特等大家都認為當前黃金白銀市場泡沫巨大),投資者的預期隨時都可能逆轉。只要有一點點火星,這些資源類商品泡沫破滅是早晚的事。當然,對於這次資源類商品泡沫是否會完全破滅,目前市場還不十分明朗,還得靜觀其變,尤其是要觀察美元的走勢。不過,任何投資品吹大的泡沫一定會破滅,這是任何人都無法改變的事實。
中國目前是全球大宗商品進口需求最大的國家。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下跌,有利於中國降低這些商品進口成本,緩解目前高企的通脹壓力。特別是國際原油價格快速下跌,對中國更有利。如果該事件不是偶然事件,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調整仍會持續並讓其價格回歸理性,那也能減輕人民幣升值壓力。這段時間人民幣升值壓力大,最大原因是美元貶值過多。如果美元轉強,人民幣會隨著美元升值對非美元貨幣快速升值,人民幣升值壓力自然會隨之弱化。當然,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對中國金融市場及經濟的影響一點都不可低估。在經濟全球化及金融全球化的今天,任何國際金融市場的震盪都會嚴重衝擊國內市場,對此我們應有準備,以便儘可能地降低全球系統性風險爆發對國內市場的影響。
最為重要的是,我們還應細細評估一下,在這一輪全球政府大力救市中,國內貨幣政策是不是比歐美國家更為寬鬆?2008年下半年中國採取了較為寬鬆的貨幣信貸政策,從而使得在26個月的時間裏(2008年11月至2010年底)銀行信貸增長19萬億,如果加上銀行表外業務,估計可達24萬億。由於中國的資本項目下的人民幣沒有開放,這湧流出來的銀行信貸有不少進入國內房地產市場,讓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吹成了一個絕對大的泡沫。而最近的國際大宗商品泡沫破滅表明,吹大的泡沫總是要破滅的。
因此,要重新評估國內金融市場及金融體系的風險,重新評估國內房地產泡沫的風險。不要抱著僥倖心理,以為可以既可擠出房地產泡沫又不觸動房地產投機炒作者的利益,當前若不採取有效政策擠出房地產泡沫,它給整個中國經濟及社會帶來的風險可能更大。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全球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