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食魚死」古代小縣令的斷案手段(圖)

 2011-04-24 20:52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據清朝《補洗冤錄集謳》一書中記載:明朝成化年間,江西鉛山縣有一樵夫喜鱔魚,一天恰逢其妻烹鱔魚,樵夫飽飽地美食了一頓。不料食後片刻,樵夫腹痛如絞,夫及就醫即命喪黃泉。樵夫暴亡,鄰居將其妻告到衙門,雖經縣衙嚴加刑訊,樵妻卻高聲呼冤。知縣無法結案,只得將其羈於獄中。

一年後,新任縣張咼審閱此案,診斷案件蹊蹺。為進一步查證,張知縣命當地百姓捕捉黃鱔魚百餘條,放入盛水的大缸內,細心觀察,發現鱔魚群中有七條昂頭露出水面約二寸高。張咼感到奇異,令廚子把這七條鱔魚烹熟叫一死囚食用,死囚很快腹痛喪命。於是,張知縣判定樵夫系吃有毒鱔魚身亡,樵妻沉冤得以昭雪。

原來,鉛山縣在明朝是我國造紙業頗為發達的城鎮,遠近聞名的「連史紙」就產於鉛山。「連史紙是用嫩竹漿為原料,經漂白打漿後由手工抄制而成。由於紙的漂白和打漿都是在水中進行,久而久之,大量的有毒物質污染了水源。黃鱔長期生長在污染嚴重的水域,毒物便通過食物鏈在其體內慢慢積蓄。人若服用了這種鱔魚就會中毒,食用過量則可危及生命。

来源:《健康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