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果子包--客家人多彩的民俗文化

 2011-02-21 21:48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果子包是客家人多彩的民俗文化,是維繫友情、親情、族情、愛情和諧的紐帶。進入新世紀以來,儘管果子包的地位有一落千丈之勢,但只要一提起果子包,很多人還能眉飛色舞娓娓道來。

果子包有其豐富的寓意:分果包和菜包兩種。果包包的是花生、薯片、花片、豆子、南瓜子等乾果,或者是茶葉、紅蘿蔔、白蘿蔔、鹽姜等。菜包多是岳母寄女婿、外婆寄外孫或喜事中來了禮而沒有來人的主要親戚。菜包又叫寄菜,包的是豬肉、豆腐、米果、雞腿、雞蛋等。因為包的都是煮熟了的,故又稱熟包。花生,生發之意,南瓜子、豆子生子之意,薯片黃色寓高貴榮光,花片白色寓純潔無瑕。花生中滲入少數生花生,人們吃了會說「生」,取其口頭言「生」之意。茶葉干子(紅、白籮卜干)多送給工作、經商、學習在外的親人和朋友。這些佐茶食品,攜帶方便,耐壓耐留。茶葉芬芳可引起對家鄉的眷戀,不忘家鄉;紅蘿蔔象徵吉祥;鹽姜辛辣開竅,預祝聰明智慧,前程無量。

一般客家人家中無論舉辦什麼喜事,如嫁女、生日、入學、生子等都作興發客飯後送果子包。一是省得客人空手而回,二是表示答謝之意。

果子包在整個喜事中不失為是重要環節。籌備喜事工作中必須買好果子包的材料和果子。發客的頭天晚上,女主人會邀請叔婆伯嬸、大姐老妹封閉式在樓上包果子包。如果場面大、客人多的,甚至七八個人包個通宵達旦。發客飯前由人用籮筐挑至大門口,客人離開時,一人一包,缺發或漏發是很大的遺憾,事後要當面道歉上門補發。

果子包包法是:用斗方紙,再墊細紙,果子放在其上。先對角交折扣緊,再將左右兩角分別折成三角狀,再左向右,右向左在包的中腰重疊就成了長約21厘米,寬約12厘米的扁形紙包。再用線(喜事用染紅了的線)從中到兩頭紮緊即成。包的上面大多有「襯」品。「襯」就是附著在包上面的紅繩、線、帶子、手帕和錢等。這種有「襯」的果子包,主要是給重要親戚、老人和剛結婚的新婚夫妻或初次登門的客人的。紅繩表示吉慶紅火,線象徵情意綿長,帶子象徵早生貴子。

来源:網文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