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大環境的變化與發展,傳統婚姻的穩定性受到了很大的影響,離婚成為越來越多發達國家人們的生活選擇。有報導說,世界上離婚率最高的國家要數美國和瑞典,這兩個國家有50%以上的婚姻以離婚而告終,其它歐洲國家的離婚率也都居高不下。
而與發達國家的離婚率不斷攀升的現象相同的是,近年來,中國家庭的離婚率也在不斷上升。根據中國民政部統計,2010年前兩個季度,全國辦理離婚登記的夫妻已達到84.8萬對,也就是說,幾乎每天全國有近5千對夫妻辦理離婚登記。民政部近十年發布的民政事業發展統計報告還表明,中國離婚人數已經連續 7年遞增,離婚率 呈現逐年升高的趨勢。
有專家認為,中國離婚率的上升與近年來婚姻登記手續簡化有關係。2003年8月8日,國務院頒布了新修訂的《婚姻登記條例》,簡化了婚姻登記手續。從那一年起,中國的離婚數據便開始遞增。而據中國婦聯統計,67%的離婚家庭都有孩子。這便意味著大量的孩子會因為父母婚姻的破裂,而成為離異家庭子女。
看上去這些枯燥的統計數字似乎與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沒有什麼直接的聯繫,可是只要我們往自己的親戚、朋友群裡稍微搜尋一下,就會發現每個人身邊都能夠發現一些離婚、再婚,甚至再離婚、再結婚的人們。
離婚雖然給很多人重新帶來了單身的自由生活,可是這自由空間卻可能帶來一些消極的後果。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離婚對孩子今後成長的影響。國內外許多心理學研究都發現,假如處理不當,父母離婚給孩子造成的情感上的創傷、教育上的問題、以及生活上的改變,會影響孩子生理、特別是心理的健康成長,甚至會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害。
因此,如何在處理好自己婚姻問題的同時,保護好自己的孩子,都應該成為所有打算離婚、或者已經離婚的父母需要衡量的一個大問題。今天我就向大家介紹一些心理學家們提出的離婚父母需要注意的一些問題。
有研究發現,在有孩子的離異家庭中,大多數孩子都會以為父母離婚是自己的過失造成的。孩子的年齡越小,他(她)對父母關係的理解能力越差,也就越容易把父母之間的矛盾和最終的分手,看成是自己的過錯。這種印象會使孩子產生罪惡感,這種感覺有時會伴隨孩子一生,甚至給孩子成年以後的婚姻關係投上陰影。
所以在整個離婚的過程中,父母親都要注意千萬不能責怪孩子,不要把自己婚姻失敗的責任推到尚未懂事的孩子身上去。而更理想的處理方法,是明白地告訴孩子,爸爸媽媽的感情問題是他們兩個人之間的事,不管最後的結局如何,都不是孩子的錯。
美國一個離婚家庭兒童諮詢中心的專家,通過對1萬名5歲到17歲孩子的調查發現,父母離異這件事給孩子造成的最大恐懼,是失去父母雙方、或一方對自己的關愛。在離婚的過程中,由於婚姻失敗而造成的情感傷害,使許多做父母的過多地注意自己的感情需要、而忘記了孩子的需要。
有時候孩子甚至成了爸爸、媽媽的出氣筒,承受他們不應該承受的責罵和忽視。雖然大多數父母並不是有意這樣做的,可是孩子看到爸爸、媽媽行為事實,就會給他們造成一種印象,那就是爸爸、媽媽再也不愛自己了。
這種精神上的刺激會造成孩子的行為問題,要麼他(她)會變得畏縮不前,要麼可能會為了引起爸爸、媽媽的注意而有意識地做一些險事、壞事,甚至為了得到感情上的滿足而加入幫派團夥。要避免孩子出現這樣的問題,父母親就必須經常放下自己的消極情緒,對孩子表現出正常的關愛,並不斷明白地告訴孩子,無論這個家庭發生什麼事,爸爸、媽媽都會像過去一樣愛他(她)。
我們知道婚姻的成功是夫妻雙方努力的結果,婚姻的失敗當然也需要夫妻雙方自己來承擔後果。這一點不但在離婚的過程中,而且在離婚以後,也應該如此。離婚後雖說不再是夫妻,但為了孩子的教養問題,父母之間仍然要有一些溝通和聯繫。
在這種情況下,雙方直接的交流是最有效、也是最有益的,父母親都要注意,不要把孩子夾在兩個人之間做傳話筒、或者中轉站。這樣做不但可以避免許多不必要的誤解,也能夠避免給孩子造成精神上的負擔。
在大多數情況下,離婚都是夫妻雙方感情不好、性格不和等原因造成的,所以一方對另一方有意見是很正常的現象。但是不管雙方的分歧怎樣,離異父母都要避免在孩子面前說對方的壞話,更不要強迫孩子接受自己的看法而與對方疏遠。
這是因為在孩子的潛意識中,他(她)常常認為自己的一半屬於媽媽、另一半屬於爸爸。這種感覺本身就已經很讓孩子感到困擾了,假如媽媽還要不斷地否定孩子的爸爸,孩子就會覺得媽媽實際上也是在否定他(她)自己。這不但會給孩子造成更大的心理負擔,還可能會使孩子漸漸與媽媽也疏遠了。
其實呢,離婚這個事實本身並不一定會傷害孩子,它對孩子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完全取決於做父母的在離婚的過程中和離婚後是怎樣做的。有了父母不變的關愛,離異家庭的孩子同樣能夠健康地成長。
(文章只代表評論員個人的立場和觀點)
(根據錄音整理,未經作者審校)
- 關鍵字搜索:
- 離婚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