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談到誤食昆蟲的經歷時,任何一個12歲大的小孩都可能自信滿滿的說:香蕉裡的黑點點是蜘蛛卵;晚上睡覺時蜈蚣可能會爬到嘴裡;當然,他們還會說,無花果里長滿了黃蜂幼蟲。
只要在網上簡單搜索一番就會發現,前兩個都是沒有根據的傳說。可是,查詢無花果時會翻出一大堆圖片,很多人看到這些圖會感到頭疼萬分:無花果與昆蟲總是形影不離,掰開果實會看到密密麻麻的黃蜂幼蟲。
雖然這些圖片可能讓我們大倒胃口,但也不必因此發誓再也不吃無花果。這些小昆蟲被稱為無花果小蜂,它們在無花果的生命週期中扮演著授粉專家的重要角色,也就是將花粉從一株無花果傳遞到另一株上,無花果小蜂做的就是這種跑腿兒的力氣活兒。作為回報,無花果向它們提供必需的食物來源和棲息場所。
這就是所謂的互利共生,它們彼此相互依賴,生死共存。
但是,當我們收穫無花果時黃蜂仍然在裡面嗎?食品公司把無花果製成果醬之前,對它們進行處理了嗎?或者孩子們吃的無花果食品會不會是看似可口的黃蜂幼蟲甜餅呢?
為了真正瞭解無花果裡是否有黃蜂,並解決人們一直以來的困惑,首先,我們不得不仔細研究兩者的生命週期。事實上,它們之間目前的相互關係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千百萬年進化的結果。
它們的目標一致:為了繁殖。為了達成各自目標,無花果樹需要與它的同類以花粉的形式分享遺傳基因;而無花果小蜂則需要一個撫養自己幼蟲的場所。可以這樣理解它們之間的關係:無花果小蜂是房客,而無花果是房東,與正常房客與房東關係不同的是,無花果小蜂交給房東的租金是花粉,而不是金錢。
我們所說的無花果通常是它的花而不是果實(這種結構稱為隱花果),無花果的生殖部位其實在果實內部。它的生長結構是隱頭花序,因此,無花果小蜂得進入隱頭花序中心才能產卵。要到達這裡,小蜂必須通過無花果上面的小孔,進入一個狹窄通道。但是由於通道太過狹窄,在艱難跋涉中它們將失去翅膀和觸角。而且一旦爬進去,就不可能再有機會出來或者飛到另一株無花果上——但是它們會很幸運地每次都到達正確的地方麼?
無花果有兩種,一種是雄性野生無花果,另一種是雌性可食用無花果。
如果一隻雌性黃蜂進入雄性野生無花果中,會尋找無花果雄花部分並在合適地方產卵。這些卵會發育成雌雄幼蟲,孵化後,瞎眼、無翅雄黃蜂將窮盡他們的餘生挖掘無花果隧道。隨後出生的雌黃蜂將通過該隧道飛出去,攜帶著得之不易的花粉尋找新的無花果。
如果雌性無花果小蜂不幸進入一個雌無花果中,它可能會被累死或餓死。因為雌花裡有一個長長的花柱,阻礙雌小蜂在那裡產卵。儘管雌小蜂可能會死,它還是會盡量保證花粉傳播成功。所以無花果果農最後收穫的要麼是駐滿黃蜂卵的雄性無花果,要麼長滿籽粒的雌性可食用無花果。
雖然雌性可食用無花果裡沒有黃蜂幼蟲,但這不就意味著有大量孤獨死去的雌小蜂駐留在此嗎?
我們吃的無花果裡有黃蜂嗎?
大多數商業種植無花果都是由黃蜂完成花粉傳播的,也就是說收穫的無花果裡至少有一隻死去的雌性無花果小蜂。但是無需擔心我們會將無花果小蜂吃到肚子裡,無花果小蜂和無花果樹之間互利共生的關係早已將兩者融為一體,原因如下:
1.可食用無花果裡死亡的雌黃蜂會消失不見,因為無花果裡有一種無花果酶,這種酶可以把雌蜂屍體分解成蛋白質。無花果能徹底消化吸收黃蜂屍體,並使之成為成熟無花果果實的一部分。吃無花果時,嚼起來吱嘎作響的是它的種子,而不是我們所擔心的黃蜂屍體。
2.為了保證無花果的質量,果農要把進入無花果的黃蜂數量控制在理想的狀態。儘管黃蜂的進入是無花果成熟的必要條件,但是太多的黃蜂進入會導致授粉過度。這樣可能使無花果長太多種子,導致無花果裂開。雖然這有益於無花果樹的繁殖,但是會減少果農收穫無花果的數量。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發生,果農將雌性和雄性無花果樹保持在適當距離內。果農還會控制進入無花果內的黃蜂數量,通常他們將黃蜂裝在紙袋裡,精準地控制每株無花果樹接收的黃蜂數量。這也就意味著,收穫時無花果內只會有非常少的黃蜂。
3.即使不小心吃到黃蜂也不要大驚小怪。雖然擁有現代化的病蟲害防治手段,但收穫下來並在市場流通的大部分農產品都或多或少受過蟲害污染。從玉米罐頭到咖喱醬,從優質咖啡到花生醬,許多食品中都可能含有昆蟲。例如,美國農業部制定的番茄醬合格標準是,每100克番茄醬裡的蟲卵含量不超過30個即可[來源: 北卡來羅那大學昆蟲系]。
對於有些人來說,解釋再多也沒用。有些素食者和絕對素食主義者拒絕食用無花果,以及可能含有黃蜂的任何無花果相關食品。一直備受爭議的黃蜂屍體問題,事實上只是生態環境發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據統計,有900種不同的無花果黃蜂,每種黃蜂會在一到兩種無花果樹之間傳播花粉。如果沒有這些小黃蜂,毫不誇張的說,無花果也不會存在了,反之亦然。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警惕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