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國減排靠「停電」 (圖)

 2010-09-18 13:1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不知不覺中,中國悄然無聲的度過了一個昏暗的夏天。天安門廣場上的大功率射燈從8月就已停用,入夜之後,除了不能不亮的國徽等處,整個城樓都隱沒在厚重的夜幕裡。長安街上的路燈也變暗了,路上的車燈倒顯得格外耀眼。與此同時,從山西到浙江,各地都對高耗能企業採取了嚴厲的限電措施,大部分企業每兩三天就會被徹底停電一天,許多鋼鐵企業和化工企業則乾脆停產。在限電最嚴厲的河北省,工廠斷電已經不是新聞,有的縣城連生活用電都會被週期性切斷。每到停電,微弱的燭光從家家戶戶的窗口照出來,讓人不由得想起九十年代的朝鮮的電力危機。

但這是只是一種錯覺。在關閉路燈和停電的同時,中國的發電量其實正在迅速增長。去年中國的發電量已經達到3.7萬億度,接近美國,超過歐盟,是印度的6倍。2010年上半年,中國發電量竟然比去年同期狂升了19%,終結了美國連續110年作為第一電力大國的歷史。這樣一個國家當然不可能缺乏照亮天安門的電力,限電無疑是政策導致的。北京正在不斷地下達命令,要求各省務必把用電量的增長控制在發改委允許的範圍以內。到了縣長這一級,這個命令已經變成了:停止用電,或者你下臺。

節能減排本來並不需要以這麼尷尬的方式來完成。2006年時,中國創造1美元GDP的能耗相當於日本的9倍,幾乎超過全球的任何國家。這使得中國難以否認一種指責,即當全球的大部分製造業轉移到中國時,溫室氣體的排放將隨之惡化而非改善。作為名義上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在哥本哈根峰會上通過斡旋,避免了為自己設定碳排放設定上限的義務。但國家十一五規劃中已經有承諾,2010年的單位能耗將比2006年下降五分之一,降到相當於日本的7倍的程度。在當時看來,中國的企業仍然被允許自由發展,只要在發展的同時稍稍注意一下節能就行了。

不過計畫究竟還是趕不上變化。在2008年的經濟危機橫掃了第三產業和面向國外市場的沿海企業,中國經濟很難再按原有的模式發展下去了。政府採用羅斯福的故智,向「鐵公基」投入巨額資金以拉動發展和就業,「大基建」正式開始。當一條條超現代化的高速鐵路項目中途停工,又按超超現代化的新方案重新上馬的時候;當河北省拆掉了一半1995年前建的樓房,開始動手拆另一半的時候;當東部地區很難找到一個看不到工地的視角的時候,「拆吶」(China)國發現自己意外地進入了歷史上步伐最快的工業化時代。4萬億資金入市僅一年,中國的鋼產量不僅在總量上,而且在人均上也超過了美國,而建築業的數據更是駭人聽聞——混凝土澆筑量達到了歐盟的100倍!在波瀾壯闊「大基建」面前,五十年代的「大躍進」平淡的就像一次義務植樹。

「大基建」對經濟結構自然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最大的贏家是重工業,無論是鋼鐵、水泥,還是火車頭和工程機械,都是基礎建設的必需品,是瓜分4萬億大蛋糕的利器。自從「大基建」開始以來,重工業的增速始終高於輕工業,更遠高於GDP。但從節能減排的角度來說,重工業的增長並不是什麼好事。由於重工業消耗了全國 62%的電力,單位GDP能耗到2009年只下降了15%,離十一五規劃的承諾有5個百分點的距離。更加令人沮喪的是,在2010年上半年,中國斥巨資所作的減排努力完全被重工業的發展所抵消,單位GDP能耗不降反升。十一五的減排目標看起來已是遙不可及了。

但政府一定要在2010年做出最後的努力。6月份,各部委派出了以減排為目標的聯合督導組前往山西、浙江等地進行檢查和指導,成為當地拉閘限電的直接原因。有關部門下了「死命令」,年底時要對節能減排目標完成情況「算總賬」,對未完成任務的地區、企業集團和行政不作為的部門,都要「追究主要領導責任」。對於實在完不成減排任務的地方,中央將在第三季度進行「摸底」,提前採取措施。在這種並不常見的嚴厲舉措面前,各地從6月起同時開始了「減排百日衝刺」,2010年的夏天自然也就暗了下來。

減排「死命令」一出,立即在基層引起了軒然大波。面對涉及烏紗帽的嚴厲措施,地方官員雖然發揚了「理解的要執行,不理解的也要執行」的傳統,但對政策的響應也就執行而已。畢竟,地方官中很少有人關心過哥本哈根峰會和國際碳博弈,本地的經濟的發展才是核心的問題。在工業化進程快速推進的過程中,突然拉下電閘,讓自己好不容易招商建立的工廠進入休克狀態,這樣做的感覺肯定好不了。更重要的是,用電的限制影響到了一個地方所能容納的工業企業數量,使城市化和現代化的速度被放慢了。工廠的擁有者和工人對限電更是反應強烈,只是面對大局,無可奈何。在一家工廠裡,我看到老闆孤單的站在沒有工人的車間裡,不時的用手機往青海和新疆打電話,詢問那裡的工業區是否能保證不斷電。當談及減排令的合理性時,他只有苦笑。

也有人從根本上質疑節能減排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我的一位學物理的朋友認為,「溫室氣體排放引發氣候變化」這個命題根本沒有得到足夠的證明和檢驗,甚至氣候本身到底有沒有改變都很難說清。這位朋友進而認為中國在氣候問題上上了西方的當——西方雖然承認自己有減排的義務,但畢竟還沒有一個西方國家為了減排而切斷電力供應。現在中國這樣做了,西方難道不會高興嗎?

在我看來,減排「死命令」總的來說還是合理的。即使氣候問題沒有很強的說服力,但世界上的能源畢竟是有限的,如果最大的能源消費國以每年20%的速度增加自己的發電量,那麼沒有人能說清楚未來的能源供應會受多少影響。美國人在屬於他們的世紀裡創造的粗放利用資源的發展模式,現在已經差不多走到了極限。中國如果想成為下一個世紀的「新美國」,不僅必須創造出與地球環境相適應的新模式,還必須保證在做到這一點之前,不會先把資源消耗完。

其次,「死命令」僅僅針對火電,對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的利用沒有任何限制,對新能源的開發十分有利。現在中國已經是世界上對新能源投資最多的國家了,限電將進一步鼓勵這種趨勢。也許有一天,新能源技術將成為中國真正領先世界的第一個領域,第一個靠技術實力拿下的經濟增長點。

此外,中央政府在和地方的微妙互動中佔據了先機。在「死命令」出臺之前,儘管中央政府從未放棄過減排目標,但輿論往往擔憂地方保護主義會使中央無計可施。然而攤牌之後,被徹底壓制的卻是各級地方政府,中央卻新增了控制用電的權力。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金融時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