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風景區發現岩畫的位置示意圖
這幅岩畫表現的是一天中太陽升起落下的過程。
有人曾在千山裡祭拜天地,並留下痕跡……昨日,原鞍山市博物館館長張喜榮老先生在千山無量觀景區的「無根石」上勾勒出8000年前祭壇的輪廓。
去年9月,張喜榮在千山的木魚庵、太安宮、無量觀發現古老「岩畫」,根據相關信息,推斷為8千年前人類留下的遺蹟。這些「岩畫」圖形簡單,基本為圓形、半圓形、方形。
「無根石」上刻有星象圖像
昨天,記者跟著鞍山市考古專家、千山文化歷史研究會理事張喜榮老先生來到千山無量觀,一睹這些古老而神奇的岩石符號。「岩畫」就在著名的「無根石」上。張老用樹枝在「無根石」的「根」字右上角一邊畫著一邊介紹:「看見這個石坑沒?可以看出是人為打磨出來的,代表太陽。 」接著他又抬高手臂,向右側更高的地方指著,「上面那三個小坑,代表三星。 」「太陽」那個石坑兒直徑在10厘米左右,呈圓形,還算明顯,但「三星」就不那麼清楚了,隻影影綽綽的有幾個不規則的坑。
再看「無根石」腳下的一條石溝,三個較清楚的半圓出現在溝沿上,「看見沒?左邊這個半圓比較小,是太陽剛升起的樣子;中間這個比較圓的,是完全升起後的太陽;右邊這個又變成半圓了,是落山的太陽。整個圖表現的是一天中太陽升起落下的過程。」因為年頭久遠,石溝積了些泥土,讓「太陽」下半部分變得有些模糊,不好辨認,但上面的圓弧還是非常清楚的。
從「無根石」下來,隔著一條小道兒臥著一塊大石頭,張老俯身,指著南面的石面說:「看見這個方形的槽沒?這是地盤,是用石頭等利器鑿出來的,象徵大地。 」按照張老的指點,記者看到石頭上確實有個不太明顯的方形。方形兩條邊相對明顯,是通過去除中間部分,讓四邊出現突起的棱兒,邊線較直,和天然形成的不一樣。在龜石旁邊的石頭上,還有一個較為清晰的方形。
張老揮手指指「無根石」腳下的龜石,總結道:「這塊兒就是一個古人類祭祀的地方了。上面有天,下面有地,天圓地方。代表著當時人類對天地的崇拜,表達心願。 」「而且這些圖形的邊緣相對光滑、整齊,並非天然形成,而是人類或磨、或鑿、或鑽,做出來的。 」
在可憐松生長的岩壁上,張老再次指出了另一幅圖。「可憐松右邊的那個大點的圓坑是太陽;樹冠右上角黑色的小坑,周圍還有4個更小的坑,呈梅花形,代表北斗七星。樹根右下那個方形平面就是地盤了。 」
鞍山發現古老「岩畫」50多處
張老說,這樣的圖形在鞍山有很多,海城析木石棚上的石渦是比較典型的。另外,他還曾在千山鎮、大孤山鎮、鐵東區的雷達山和立山雙山發現50多處共2000多個。這些「岩畫」發現的地點都在山頂處,有龜形石的地方。這與「黃帝軒轅氏實為天黿氏」的說法相符。
為什麼推斷它為8千年前的遺蹟呢?張老說,鞍山人的發源地是小孤山仙人洞,目前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小孤山仙人洞分為兩個時期,洞底為舊石器時代,距今2萬年左右;上部為新石器時代,距今6千-9千年。「岩畫」出現在新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前半期一般圖形簡單,而後半期則出現牛、羊、人類等複雜圖像。在千山發現的這些「岩畫」非常簡單,為星象圖像,還沒出現動物或人形象,所以推斷為新石器較早時期。另外,國內河南具茨山和連雲港的將軍崖也發現有這種「岩畫」,專家考證推斷為距今4千年到1萬年。從圖形看,鞍山的這些「岩畫」和上述兩地「岩畫」類型相似,故形成時期應相近。所以,從以上依據推測鞍山這些「岩畫」為8千年前古人類遺蹟。
多處遺蹟證明鞍山歷史久遠
張老表示,其實這並不是首次證明鞍山8千年前就有人類,此前曾在千山韓家峪發現古遺蹟,也為8千年前。這些古老岩畫的發現將千山宗教文化歷史提前了數千年,也將鞍山歷史提前至更早。
千山的「岩畫」不禁讓人聯想到海城析木石棚上的神秘符號。在石棚西側內壁和擋板上端有著大小相近的石渦,有的還形成線狀。 2005年,本報讀者在附近山上的石頭上又發現類似符號,而且符號所在處為一巨石,如一隻巨大的石龜,石龜殼的邊緣、頸部都有石渦,而且也呈現太陽、月亮、地盤等圖形,和千山的岩畫基本一致。
由此似乎可以推斷,當時的鞍山地區確實有人類活動。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80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