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游泰山始知"從善如登"(圖)

 2010-03-16 21:42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游過泰山的人都知道,在「快活三里」一處不太顯眼的石壁上,刻有「從善如登」四個大字,紀年為清光緒九年,字後的署名因多年的風雨侵蝕剝落,已無法辨認了。據導遊介紹,這可能是一位旅遊者自山麓登上「中天門」後,有感而鐫。

我國古有「從善如流」的名言。它講的是晉國中軍元帥欒武子,聽從如莊子、範文子、韓獻子等人的正確意見,不與楚戰,「自是常從其謀,師出有功」,因而時人稱讚他「從善如流」。按照杜預所撰《春秋左氏經傳集解》:「如流,喻速。」即聽從好的意見,像流水一樣快。這種精神當然值得提倡,所以「從善如流」的格言,直到如今仍被人們津津樂道。但對「從善如登」的說法,人們則感到有點陌生了。幾經查考,「從善如登」之說,出自《國語·周語下》,原文是:「從善如登,從惡如崩。」依韋昭註:「如登,喻難;如崩,喻易。」意思是說,學壞容易學好難。

登高比履平地要吃力,這是盡人皆知的事。筆者曾親身體驗過:從「中天門」進入「快活三里」,是一段緩坡,走起來十分省力,心情輕鬆愉快。「快活三里」之名,大概由此而來吧。但是,過了「快活三里」,登「十八盤」,上「南天門」,就不那麼逍遙自在了。形形色色的形態各異的登山者,如果沒有不到山頂絕不罷休的決心,沒有百折不撓的堅強毅力,當然就會半途而廢。

「從善」也是此理。歷史上有名的唐太宗可以稱得上是一位肯納諫的皇帝了。但他接受意見,並不總是那麼痛快,思想鬥爭往往也是很激烈的。他和魏徵的故事,被傳為千古佳話。

登山雖難,只要不畏險阻,就一定能上進,而且上進的速度和高度,又必然同登山者的主觀努力成正比。攀登到新的高度,眼前就展示出新的境界。「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高度不同,視野亦異。當你站在「玉皇頂」上,那「造化鐘神秀」的無限美好景色,更能豐富你對客觀世界的感性認識。這是那些蜷伏在山麓的人永遠無法領略到的。

能夠善於聽取別人意見的人,也如登山一樣,愈虛心聽取正確的意見,就愈開闊眼界,做到集思廣益,成為一個目光遠大的智者、成功者。而那些閉目塞聽、坐井觀天、拒諫飾非、我行我素的人,則只能是目光短淺、碌碌無為、成天繞著山麓轉,很難找到一條上進的正確道路。

来源:天津日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