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在國外遭歧視怎麼辦

 2010-01-09 15:12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中國有句老話:"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時難"。說是人到外地,環境生疏,人脈不通,一件小事極可能難住活人。對於背井離鄉,遠遊海外的人們,比國內更多項難處--"種族歧視"。這種以居住地人種為主流,對外來不同種族、不同信仰、不同膚色的人排斥、歧視的不平等現象,像人身上的牛皮癬,一遇氣候相應,便刺痒疼痛,化水流膿,叫人難以承受。

那麼,國外遭歧視該怎麼辦呢?據我個人觀察,歐美國家遇到歧視情況,一要據理力爭,一般情形,歧視方多為服務、公共、公務和政府權利機構人員,如機場、酒店、商店、出租和警察、稅務機關等等。不少人評一時之勢,對人刁難歧視,看人下菜碟兒。當事者假若語言通順,可以事實為據,針砭實言,不卑不亢,據理力爭,所得結果往往會得大於失。既可爭得應有的尊嚴好和權益,又能"教導"對方懂得尊重的意義。

第二種選擇"忍",出門在外,中國人自古有"忍讓"之風。俗話講,退一步海闊天空,遇事寧可低頭忍過,絕不挺胸爭辯。實話實說,這種逆來順受的做法在西方其實並不受用。當事者一忍再忍,對方反倒覺得這種人、這群體只知忍讓,不懂爭取,久而久之,反倒變本加厲,往往成為"受氣包"的代名詞。你看西方文化中吸取眾多中華優秀思想,唯對"謙忍"一詞雙手奉還。在他們的文化裡,忍讓即是貧弱的表現,很難得到社會同情。

第三種辦法:"告",海外遭到歧視,如果事實確鑿,不想駁,無可忍,乾脆收集證據,掌握材料,利用西方法律條款,將其送上法庭。採取"告"的方式,對方至少表面不敢再歧視,不敢再狂妄。更對那些被歧視群體和後來者,開出一條和敞道路。

還有一種方法,整個族群受到歧視時,舉行"遊行示威"的行動方式最為直接。實際上,許多第三世界國家駐外機構,對本族人在當地受歧視情形心知肚明,但民不舉,官不究,睜一眼閉一眼,自得其樂。前幾日,上千名留澳印度學生遭暴力襲擊,他們走上街頭抗議種族歧視,兩國外交機構不得不出面調停干預。遊行示威,是海外弱勢群體張開受辱的喉嚨,向世界探尋公道的最直接有效的手段之一。

記得一位法國朋友曾說,人世間本沒有真正公正、公平、自由、博愛......,這些美好的詞彙,只存在於字典裡。它是政治家與特權階層拿來套在"民主"頭上的幌子,為做強盜扮紳士,奴才當主人的遊戲給人看的。在歧視的根源處,橫亙著宗教、種族、權貴、官僚、民族、地域、性別等等階級溝壑,這是一道奇異的風景線,望淺卻深,當事人承認與否,它都真實存在於現實生活當中。

来源:高遠博客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