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通過飲食來調養身體,就要趨利避害,建立起科學的良好飲食習慣,克服那種胡吃亂吃,想吃什麼就吃什麼,想吃多少就吃多少的不良飲食習慣。從而提高了生命整體質量。
中醫認為,規律用餐、合理搭配是"食養"的基本原則,同時食物還要種類多樣,搭配合理,五味適中;進食時要細嚼慢咽,不可暴飲暴食;美食美器,心緒安和。另外,食物還要與年齡、體質、地域環境、季節天氣相適應。
食物吃法有講究
對於味道好、營養價值高的食物,人們自然喜歡多吃,但中醫認為,食物本身的營養價值固然重要,其食用方法也對食物營養的吸收和腸胃健康很重要。
按時進餐是維護人體對營養物質有節律性的吸收和利用的關鍵,是食養中的重要因素之一。適量飲食,是保持人體陰陽平衡的重要環節之一。
細嚼慢咽可充分發揮口中的津液灌溉五臟六腑,潤澤週身的作用。由於津液中的多種酶、維生素、有機酸等物質有助消化,潤潔口腔、抗菌、抗毒和防癌等作用,過量飲食,暴飲暴食,縱容口腹,大吃大喝,極易損傷脾胃而飲食得不到充分消化,酷烈之氣易內蝕臟腑而引發疾病。
食物也有"四氣五味"
中醫認為,食物具有寒、熱、溫、涼四種屬性,還有酸、辛、苦、咸、甘五種味道。食物的屬性與味道的不同,影響著其對身體作用的不同。
寒性、涼性的食物都有利於熱性疾病。
如:苦瓜性寒,能清熱解毒,可用於熱病或暑熱煩渴,肝熱引起的目赤痛。寒涼只是程度的不同,如蘋果、香蕉都屬於涼性水果,都有生津止渴的作用,用於熱傷陰津出現的煩熱口渴。
熱性、溫性的食物對寒性病症有好處。
如:羊肉、狗肉性溫,都有溫中暖腎作用,可用於脾腎虛寒出現的腹痛少食,腰膝痿軟,陽痿。
同時,中醫認為食物味道不同作用就不同。酸味能收能澀,如櫻桃能滋養肝腎而止瀉;辛能散能行,如蔥白、香菜能散風寒;苦味能瀉火,如苦瓜能清熱解暑,解毒。
咸味能軟堅潤下,如紫菜、海帶都能軟堅散結。甘味能補虛,如龍眼肉能補脾胃,養血安神;大棗可補脾胃,養氣血。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中醫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