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起源於《水滸傳》(圖)

 2009-07-24 17:28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武松運勁,直挺挺躺在地上兩個夥記抬他不動。這婦人見狀,喝罵那些夥記平時只會飲酒食飯,索性自己動手,指武松如此肥胖可作黃牛肉賣;那兩個瘦解差當作水牛肉賣,抬入後欄,先殺武松。

說著,解下紅裙脫了綠紗衫,赤了膊,有若時下日本電影中的女賭徒似的,完全不當什麼一回事,趨前把武松輕輕提了起來,足見此婦人氣力之大,猶在兩個大男人之上。

說時遲,那時快武松趁勢攔腰環抱住那婦人,雙腿夾住對方下半身壓在她身上,直壓得她殺豬似的大叫。一旁的夥記欲上前搶救,卻被武松喝止不敢造次。這時候,那婦人才知遇上強敵,廣府話所謂知驚,不敢掙扎連聲叫道:【好漢饒我。】

正在此時,門前有一漢子挑著一擔柴進來,看見武松把婦人壓在地上,連忙放下柴擔,大踏步跑進來,叫道:【好漢息怒!且饒恕了,小人自有話說。】

武松聞聲跳起身,用左腳踩住這婦人,提著雙拳,擺出有若如今打西洋拳架式,攻守兼備。此人年約三十五六,頭戴青紗凹面巾,身穿白布衫腿裹隉護膝,足踏八搭麻鞋,腰繫纏袋,長相三拳骨叉臉,微有幾根髭髯。

但見他叉手不離方寸,抱拳行禮,說道:【願聞好漢大名】。

武松雖是莽漢,也知江湖禮節,道:【我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都頭武松便是!】

現在不少武俠小說,書中人常言的「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便是起源於《水滸傳》。

武松自稱「都頭武松」,是我國社會習慣。任何人喜留住退休或卸任前的銜頭,友輩亦多以此銜頭相稱,例如:某人報館總編輯退休後朋友仍稱「老總」;至於內地機構的總經理,無論在位與否咸稱「乜總」、「物總」。

那人聽武松自道姓名,得知是景陽岡打虎武都頭,納頭便拜說是有幸拜識!武松問他是否婦人的丈夫?那人忙說「是」:且責她有眼不識泰山,望乞恕罪。武松也不為甚矣,放了這婦人。

直至此時,施耐庵仍沒有說出這夫婦姓名。這是《水滸傳》常用筆法,讀者欲窺全貌須看下去。!

来源:香港文匯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