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中常常出現寒窗苦讀的主人翁"連中三元"的佳話。其實,在古代的考生中,"連中三元"是非常罕見的。什麼是"連中三元"呢?許多人對此並不清楚或知之不詳。
這得從古代科舉考試制度說起。科舉考試是從府、州、縣基層開始,叫做童試。赴考者叫做童生,考中後叫秀才,第一名叫案首。
考秀才是初級考試,俗稱"小考"。由於童試在古代是基層考試,所以其第一名案首尚算不得"元"。鄉試才是科舉正式考試的開始。
鄉試是正式科考的第一關。按規定每三年一科。遇上皇帝喜慶亦會下詔加開,稱為"恩科"。鄉試在省城進行,考期在八月,分三場,又稱"秋試"、"秋闈"。各地秀才雲集省城一爭高低,考中之後稱舉人,中了舉人便具備了做官的資格。舉人的第一名是"解元"。
再高一級是會試,因由禮部主持在春天舉行,所以又稱"禮部試"、"春試"、"春闈"、"禮闈"。會試在京師舉行,赴考者是舉人,考中之後稱貢士,會試的第一名是"會元"。
會試揭榜後,被錄取的貢生須於下月應殿試。殿試又稱御試、廷試,即指皇帝親自出題考試。殿試在皇上的金鑾殿舉行,參加考試者是貢生,此考由皇帝親自主持,考中以後一甲叫進士及第、二甲叫進士出身、三甲叫同進士出身。殿試的第一名為"狀元"(第二名為榜眼,第三名為探花)。
一個考生只有在這三次大考中都得第一名,即"解元"、"會元"、"狀元"三頂桂冠為同一人所摘取,才能稱之為"連中三元"。想想全國有多少人才在競爭,再有才華的考生也很難保證每考皆榜首啊,只要有一次考個第二,就不是"連中三元"了。
儘管非常之難,歷史上仍有17名學子過關斬將而"連中三元"!他們是:唐朝的張又新、崔元翰;宋朝的孫何、王曾、宋庠、楊寘、王若叟、馮京;金朝的孟宋獻;元朝的王崇哲;明朝的黃觀、商輅、王名世;清朝的錢檠、陳繼昌和戴衢亨、王玉璧。他們不愧是歷代之俊彥,是奇才中的奇才!
其中,王名世、王玉璧是兩位"武三元"。王名世是浙江永嘉人,在明萬曆年間連中武科三元,官授錦衣衛千戶。他博通經史,工詩善書,時人稱其武藝、詩詞、書法為"三絕"。尤其值得稱道的是他秉性剛介,不媚權貴。王玉璧也是浙江人,在清朝順治年間連中武科三元。此人在明末曾參加武秀才考試,射箭第一,號稱"神射手",故人們讚其為"武四元"。他雖是武士出身,但手不釋卷,文采斐然,也是不可多得的文武全才!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古代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