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是東方和西方的對話之路。
透過古老絲路上的遺蹟、文物,可探索"馳命走驛,不絕於時月;商胡販客,日款於塞下"的繁華歲月。
高昌故城和周邊石窟寺中出土的佛典、摩尼教、景教的經卷,代表著不同時期佛教、摩尼教、景教的興衰歷程。中原內地色澤華美的錦繡繒帛,如尼雅遺址出土的"元和元年"、"王侯合昏千秋萬歲宜子孫 "、"延年益壽長葆子孫"等吉祥語文字的彩錦;營盤墓地出土的漢文--佉盧文雙語文字織錦、漆器、銅鏡、鐵器、紙張,開元通寶、建中通寶等錢幣;中亞和西方的玻璃器、珠飾、波斯銀幣、東羅馬金幣,營盤墓地"對人對樹對羊"紋罽袍毛織物,都反映了當時政治、經濟、貿易和社會文化的交流盛況。
中國生產的絲綢、瓷器、漆器、香料(如薑黃、生薑、麝香、肉桂),西域及中亞出產的良馬、皮毛製品、珍禽異獸、金銀飾品、玻璃器等奇珍異物,是漢唐時期東西方交往、貿易的重要物品。
伴隨物質交往的同時,經濟、科學技術(礦冶、造紙、農業水利、紡織、玻璃製造、天文曆法、製糖、醫藥)、文化(典章制度、造型、裝飾藝術,音樂、舞蹈、繪畫)、宗教(佛、道、祆、景、摩尼教、伊斯蘭教)、儀禮習俗,也呈現出互動和傳播。
出土的多種文字書寫之古代民族文書簡牘,漢文、佉盧文、吐火羅文、龜茲文、粟特文,婆羅謎文、察合臺文、阿拉伯文,在西域一些地區流通的"漢-佉二體錢"、 "漢-龜二體錢",西域出產的"胡王"錦、龜茲錦等織物,交河故城的金器首飾,尼雅遺址的錦袋棉布,尼雅、樓蘭的簡牘文書,克拉土墩遺址的珍貴壁畫,阿斯塔那墓地栩栩如生的泥俑和木俑,約特干遺址的泥塑,寓意深刻的簡牘文書,精美絕倫的唐代繪畫,以及沉睡三千八百年的樓蘭美女等等。五十多年來新疆考古發現和研究,在在反映漢唐時期西域歷史文化和絲綢交易盛況。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馳命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