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三月,始於立冬,終於立春。在這個氣候寒冷的季節裡,常會有手腳冰冷的問題,應如何調攝方能使手腳溫暖呢?
(1)精神調攝方面
嚴冬之時,枯木敗草,生機閉殘;日短夜長,光照相對不足,容易引起季節性情感失調症,出現情緒抑鬱,懶散嗜睡,昏昏沉沉的現象。通過適宜的活動,如:跑步、跳舞等,除了可以改善人的情緒,手腳血液循環也會較好,改善冰冷情形。
(2)起居調攝方面
寒冷的冬季,常使人感到寒氣襲人,手腳冰冷,因此居室要避風防寒保暖。嚴寒要注意穿戴保暖,宜選擇質地柔軟厚實,保暖性能好的衣服。除此之外,還可進行冬晒。清代曹庭棟《老老恆言.晨興》中說:"清晨......就南窗下,背光而坐,列子所謂‘負日之暄'也。脊樑得微暖,能使遍體和暢。日為太陽之精,其光壯人陽光,極為補益。"這一點對老人尤為適宜。此外,冬季主藏,故節制房事,對保腎固精、溫暖四肢,實為重要。
(3)藥補方面
俗話說:"冬令進補,開春打虎。"手腳冰冷在冬季進補是最好時期。在這段時期,日短夜長,氣溫寒冷,人們活動相對較少,體能的消耗降低,睡眠時間長,食慾旺盛,營養容易被人體吸收和儲藏,進補得當,確可起到溫暖四肢的效果,同時符合"冬主閉藏"的自然規律。那麼,冬季進補以什麼時間最為適宜呢?中醫有"冬至一陽生"的觀點,民間有"冬補三九"的習俗。"冬至"是冬三月氣候轉變的分界線。由此,萌發陽氣,改變體質,為來年身體健康打下基礎。
進補的方法有藥補和食補之分,這兩種方法各有特點,宜根據虛證的輕重緩急和各人愛好選擇應用或結合應用。一般而言,手腳雖冷,但體質不虛者,宜採用食補為主,反之,可採用藥補,或藥食兼補之法。在具體應用時,應根據體質的不同類型以及年齡辨別使用,切勿亂用補藥,"無虛濫補"、"補不對證"對手腳冰冷無益,且身體會覺得更不舒服。所以,進補最好應在醫生的指導下應用較為妥貼。
冬令主寒,陽氣內藏,寒像較明顯,宜食人參、黃耆、當歸、蓯蓉、阿膠、鹿茸以及羊肉等等。"冬至一陽生",此時,陰精之中孕育著陽氣復生的活潑生機,但若一意專投溫燥之品,反會產生"攻寒日深,而熱病又起"的流弊。因此《黃帝內經》在指出冬令嚴寒,需"去寒就溫"的同時,又提出"秋冬養陰"的理論,是極富深刻的辯證法思想的。所以冬令進補並非一味溫補,而宜護陰育陽,兩相兼顧。
(4)運動調攝方面
在冬季進行運動鍛練,既可舒筋行血,又可禦寒強身,溫暖四肢。《黃帝內經》中說的"動作以避寒"就是這個意思。
總之,手腳冰冷並不是一味的濫補,盡吃些溫燥的補品,而是要從各方面均衡調攝,達到《內經》中所謂"陰平陽秘",陰陽平衡的境地,方能身體精神旺盛,四肢溫暖,通體舒暢。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冬天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