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唐子專欄】成年人的幼稚病──迷茫的根源(3)(圖)

《審視國寨大幼兒》系列

 2008-09-15 22:19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老年人駐足「美女標語牌----你有多好色」

各式各樣的躁動後面是各式各樣的幼稚。

1999年,廣東信宜被拐婦女配合買主躲避民警,被解救後還口口聲聲想留下來。羅定被拐婦女因報復婆家兄嫂的欺負,將高濃度的硫酸潑向婆家兄嫂的孩子,製造了震驚全國的大案。這些婦女的不幸並非不爭,她們有的爭的是口惡氣,有的爭的是情面。這是農婦的幼稚,鄉村不爭權利爭實惠的傳統傳到城裡。

市民的幼稚表現為沒有國寨人質的覺醒意識,執著救星和清官觀念。遭遇困境,個人或上訪告狀以求御旨或請客送禮拉關係以求恩賜,或聚眾組織黑社會恃強凌弱,或上街頭廣場上呼喊綁匪政府"給我工作給我活"。在2004年《九評共產黨》社論文集出來之前,沒人意識到中國人首先要有一場心靈起義,否定被中共暴力和謊言強逼給予的政治人質或奴隸的角色身份。這是依賴的幼稚,還夾帶著英勇的幼稚--總仗著人勢和人氣,每個人都必須別人壯膽,真正缺少個人的俠肝義膽。心智幼稚躁動者惟有抱圈子活著,於是美做了善的妻子真做了善的丫環。真善美侷限在圈子裡,人的心智因而僵化。這樣子,美麗幼稚帶著小腳女人和病西施的味道,醜陋幼稚常常作賤別人作賤自己活得沒有尊嚴。

各種幼稚裡最幼稚莫過文人的幼稚,即理性思維弱化。

任何民族任何人都難免有幼稚一刻。不經歷幼稚的風雨,怎麼見成熟的彩虹?但這肯定有個前提,那就是讀書人要成為知識份子,跟著理性走,還要敬神。世界歷史顯示,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古愛琴文明所以輝煌一度就一蹶不振,最終被外族徹底征服和改造,就是因為在文明的轉型期間感性和神性弱化了理性。最為典型的例子是偉大的羅馬。它應用古希臘發展起來的理性於軍事、法律和政治方面,便成功地拓展成為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可當基督教成為國教公然向理性宣戰不過一百多年,文明的羅馬帝國城池就被原始的遊牧部族鐵騎夷為廢墟了。直到西歐城市梅開二度和知識份子重生之後,西方民族才率先進入了市場經濟和民主政治為腿腳的現代工業文明。

西歐資本主義也有過狂熱崇拜感性和金錢的初級階段,中心就是文藝復興時代的羅馬梵蒂岡。17世紀法國笛卡爾和英國培根復興了希臘的理性思維,數學和物理學攜手支撐起近代實證科學,分析和應用的知識發揮出神學不追求的創造物質財富的威力。文藝復興的義大利又一次成了昨日黃花。英法為主體的西歐領導世界文明潮流到19世紀。英法現代理性移植於北美大陸誕生的美利堅合眾國,左手接過工業文明的接力棒一直跑到20世紀末,右手又持起信息文明的第一棒。在美英法德等歐美發達國家,讀書人已經成功地轉變成了知識份子。他們愛財有道並敬神制心,理性從各個層面制約著感性和靈性的發展方向。

中共國寨則是另外一種情形:讀書人正從士大夫隊列裡日益分化,走向似乎卻還在文藝復興的義大利僧侶階段,權位向錢位分羹,金錢跟權力爭風。一見古老的等級禮儀中的君子沒得尊敬了,慣於暗渡陳倉的國寨文人赤裸裸了,即刻便不講斯文地挽袖子或脫褲子撈錢了。曾經有一文化人跟我說,為了錢他現在什麼都干,有奶就是娘,有錢誰都可以做他爺。我說這樣不行,為了錢你可以不要尊嚴讓人瞧不起,可你要是讓有錢人瞧不起了你又怎麼有錢呀?他聽不進心,理直氣壯地說女人拿青春睹明天、男人拿金錢買尊嚴。誰上雅虎友緣人社區逛一下,便會發現:大專以上學歷的人約一半填寫自己閱讀情況時說"不很用心"或"偶爾讀書"。如果在中國讀書人中發調查問卷,在力量的三個設置選項--金錢、權力、知識--上,極可能七成人會舍知識而取金錢。中國讀書人的理性就這樣處於極其虛弱的境地。普通讀書人如此,知名讀書人也是如此。曾經一位著名作家用小說大力美化窮人,卻後來努力為文人首富而拚搏。另一位起初稍遜風騷卻今朝風流的作家,曾塑造感人的清官形象震撼了國人心靈,後來卻成了神秘主義的宣傳家,賣力為氣功宗教化推波助瀾,書裡的理性越少書卻越暢銷。

今日國寨讀書人並不缺少知識,也不缺少求知慾,卻普遍缺少崇敬知識的態度。為了金錢,大多數人會沒有痛苦地犧牲知識或歪曲知識。對社會和個人由窮而富,他們毛孩子般急切少有深思和沉思,想像力和思考力僵化,不乏零碎雜亂的實用知識,卻極缺邏輯、法律、倫理科學融合生成的道德良知。總之,中共大井岡山文人因理性思維弱化而掉入感性崇拜的生活陷阱,步入性情思維的迷途。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看中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