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國第一大鐘——永樂大鐘

 2008-08-24 17:17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永樂大鐘系明代永樂年間鑄造,現懸在北京西效大鐘寺內,享有「古代鍾王」之譽。 

永樂大鐘現在懸掛在北京西郊大鐘寺(原覺生寺)的鐘樓裡,據說是明朝燕王朱棣(明成祖)攻下南京後,改號「永樂」,遷都北京,按照《太祖實錄》裡「唯功大者鍾大」的規矩來鑄造這舉世無雙的大鐘。大鐘鑄於明京師鑄鍾廠,鍾鑄成後存放在內府職掌機構漢經廠。永樂年間,遇到萬壽聖節等節日,都有漢經廠主持敲鐘作佛事。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大鐘被移到萬壽寺,每天由六個和尚敲鐘。天啟年間,時局動盪,大鐘被棄於地上。雍正十一年(1733年),大鐘被移至覺生寺,並專門修建一座上圓下方的兩層鐘樓,用以懸掛大鐘。直到乾隆八年(1743年),移鍾工程才最後完成。 

永樂大鐘用銅、錫、鉛合金鑄成,構造合理,工藝精湛,高達6.94米,鍾口直徑3.3米,造型精美,形體宏偉,歷時50O多年,至今仍音響圓潤宏亮,穿透性強,具有明顯的音樂效果,鐘聲可傳四五十公里,餘音達2分鐘之久。經測量,鍾腰最薄處為94毫米,鍾唇最厚處為185毫米,重量為46.5噸。 

鍾身鑄滿了陽文楷書、佛教經咒22萬7千多字,字體工整、堅韌,相傳為明代書法家瀋度的手筆。每當重大法事必擊鍾10餘下。永樂大鐘,以悠久的歷史、精湛的鑄造工藝、第一流的聲學特性,標誌著我國古代在冶煉鑄造、聲學等方面的技術已達到極高的水平,同時也以其燦爛的書法藝術和佛教藝術,馳名中外。 



来源:中華文化信息網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