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嗚...嗚...嗚..."街道上傳來一聲聲陰沉沉的怪聲。
"賣豬肉的旺仔來了!"小嬸聽見,在屋子裡叫了起來。原來是沿街挑擔賣豬肉的旺仔又來了。
他用海螺吹出來的號角聲,音響很特別,村子裡的人一聽就知道是他又來賣豬肉了。
村子裡經常響起各式各樣的叫賣聲,每種叫賣聲各有特色,像收破銅爛鐵的,賣杏仁茶和油條的,賣麵茶的,補傘的,補鍋的,他們所運用的發聲器具都不一樣,村人聽熟了,不必出門就知道誰來了。昨天補傘的阿新剛來過,敲起他特製的一串鐵片,那聲音還真清脆好聽哩!旺仔的海螺聲,當然比不上鐵片的叮噹聲啦!
旺仔來到村子裡賣豬肉,總是在下午,那海螺聲聽起來,跟他的人一樣無精打采。也難怪,因為他一早就挑著擔子,走過一個村子又一個村子,下午到了偏遠的大山背村時,人乏了,腳酸了,吹起海螺也沒力氣了,所以原本不是很響亮的海螺聲,聽起來就更加陰沉沉了。
不過,那奇特的海螺聲響起,村子裡的阿婆、阿嬸、阿嫂、阿姑、阿姊們一聽見,不管買不買肉,都會走出家門來到賣肉的擔子前,對旺仔鋪在砧板上的肉挑挑揀揀地翻弄一下。有人嫌肉有點發臭,有人嫌肉不夠肥,炸不出多少油來,總之,這些婆婆媽媽們嘴裡總要碎碎念一下,表示自己的意見,藉此才可以討價還價一番。
旺仔當然知道大家的意思,他會自動降價求售。他這麼慷慨,也是有原因的。這些原本新鮮的肉,從大清早賣到下午,已經非常不新鮮了,再不趕快賣掉,可要蝕老本了,所以他不但賣得比早上便宜,還讓村子裡的三姑六婆們賒帳,因此旺仔在大山背村是很受歡迎的。
旺仔的慷慨,可不只這一樁,他知道鄉下人都很窮,身邊難得有現金,所以跟他賒的帳,他從不催討,但是村民欠錢也不能不還,旺仔每到過年前的最後一天,也就是年三十那天,就沿村收取欠款。鄉下人很老實,認為欠錢還錢事天經地義的事,年前總會湊錢還給旺仔,過一個心安理得的年。過了元宵節,旺仔又開始沿村賣豬肉,他的海螺聲一響起,三姑六婆們又都圍攏過來,一邊買肉一邊東家長西家短一番。
咦?大家忽然發現,開年後怎麼都沒看見阿財嫂出來買豬肉?
厚道的旺仔,甚麼話也沒說,低著頭切下一塊阿昌嬸要買的豬肉。但是大家心裏有數,八成是阿財嫂去年賒豬肉的錢還沒還清,今年不好意思再來賒豬肉了。
阿財嫂的困窘沒有人會譏笑,因為大家的經濟都很拮据,都能將心比心。劉興欽為這幅賣肉的民俗畫寫了這樣的打油詩:
肉擔沿路吹螺角,
婆婆媽媽跟著跑。
為何不見阿財嫂,
去年賒帳還未了。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肉擔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